流傳至今最早的《李太白文集》的《靜夜思》:“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這和我們現在流傳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有所不同。
李白的這首《靜夜思》(或作《夜思》),可以說家喻戶曉,婦幼皆知。但從版本流傳的角度去考察,今天所傳誦的版本,是李白的原作經後人修改過的。
李白詩集,今天能見到的最早刻本,是國家圖書館藏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和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影印“靜嘉堂藏本”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宋距唐近,所載作品,應該是基本上保持了李白原作面貌的。而“兩宋本”所載《靜夜思》,第壹句作“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作“舉頭望山月”,與今傳誦者不同。不但“兩宋本”如此,明嘉靖年間和清康熙時編《全唐詩》、清乾隆刊行的《李太白全集》,直到1995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的《李白全集校註匯釋集評》書所收的《靜夜思》都與“兩宋本”完全相同。
再考察壹下明清時常見的唐詩選本。明初選編的《唐詩品匯》(明成化年間的刊本),所收《靜夜思》和“兩宋本”相同。明晚期萬歷年間選編的《唐人萬首絕句》,所收《靜夜思》,第三句改為“舉頭望明月”,第壹句仍作“床前看月光”,未改。到了清乾隆所編《唐詩別裁集》所收<靜夜思>,其首句又改為“床前明月光”,而第三句未改,仍作“舉頭望山月”。可見不但明初的唐詩選本未作改動,即使明萬歷年間和清乾隆年問的選本也只分別改了壹句。
直到後來坊間通行的《古唐詩合解》和《唐詩三百首》.才將第壹、三句分別改為“床前明月光”和“舉頭望明月”。可見明清時人對萬歷的修改,也是有個過程的。
今天,是否要將今天傳誦的萬歷傳本恢復原貌呢?大多數學者認為大可不必。因為作為歷史文獻。對古人的詩文,後人不應改動,要保持其原貌;但另壹方面,作為文學作品,詩又不厭改,古人生前就有因別人改壹字而心折,尊之為“壹字師”的。事實上,古人留傳下來的詩集之所以多有異文,除傳抄、刻印上的差異之外,其中有的詩是經過後人有意改動的。這種改動.包括後人傳誦的名句在內,如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中的“撼”字,據《宋刻孟襄陽集》原作“動”,顯然,由“波動嶽陽城”變為“波撼嶽陽城”,是經過後人改動的。詩以壹字論工拙。用“撼”字優於“動”字。壹般人讀古人詩。只欣賞其佳處,並不追究其是否經他人的改動,只要改得好,改後勝於原作,並已在廣大群眾中傳誦,為廣大群眾認可,那就沒有再必要改回去了。當然如果註明“原作(或壹作)是……”就行了。改動既已成為歷史事實,又被廣大群眾認可,那就應當擇善而從,承認他人在歷史上改動的合理性,不必恢復原作原貌。而讓讀者知道由後人改動的事實是另外壹回事了。今天傳誦的經明清人改動過的《靜夜思》。更顯得深厚、流暢、自然。前後壹氣呵成;兩“明月”疊用,更有韻味,平心而論,勝於原作。曾因“崔顥題詩在上頭”而不再題詠黃鶴樓的李白,生前是虛心服善的,故而即使他復生,對這樣的改動,相信他也會首肯的。
李白原來的《靜夜思》從到現在的《靜夜思》的過程,是對這首詩不斷修改、不斷完善的過程。從中我們也可以領略到對詩詞作品不斷修改、不斷提煉、不斷完善是極其有必要的!
/hyqgjhyw/blog/item/9c618512a5f38ccac3fd78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