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二帝的歷史傳說(記載),有很多個說法
1、炎帝部落居住在陜西南部,在向東擴張的過程中,與黃帝部落沖突,與黃帝戰於阪泉,三戰皆潰,被迫與黃帝結盟從而歸附,從此形成了華夏民族
2、黃帝部落興起與泰山以西,炎帝部落統治天下末期,因為勢力孤微無力號令天下,黃帝為爭奪帝位與炎帝戰與阪泉,炎帝戰敗,被流放,炎帝部將蚩尤不服而騎兵反抗,與黃帝戰與涿鹿,敗死。
後來因為炎帝的威望很高,百姓思念,黃帝召炎帝回朝廷輔政,從而形成以黃帝、炎帝為首華夏聯盟。
3、炎帝部落居住在渭河流域農耕,在東進擴張的過程中被當地的蚩尤驅逐去國境,後來因為侵略諸侯被黃帝擊敗與阪泉,並且與黃帝部落結盟歸附,黃帝、炎帝聯盟逐漸統壹各部,蚩尤不服,與黃帝、炎帝戰於涿鹿,敗死。
4、炎黃二帝在相互向東擴張的過程中發生沖突,戰於阪泉,炎帝戰敗,與黃帝結盟歸附。炎黃二部聯盟之後,勢力擴張。
後來蚩尤入侵炎帝的領地,炎帝不敵,被驅逐到涿鹿,向黃帝求援,炎、黃聯合各族與蚩尤聯盟戰與涿鹿,大敗蚩尤81部,擒殺蚩尤(壹說俘虜後重用)。為華夏民族的形成奠定基礎。
擴展資料:
涿鹿戰爭的勝利,進壹步擴大了炎黃部落聯盟的勢力,發展成規模更大的部落聯合體。黃帝的權威大大提高了,集審判權、祭祀權、軍事指揮權與生產指揮權於壹身。各部落均需聽從他的號令,不聽從號令的,即出兵進行征伐。
他還開山修路,努力打通部落地區的隔絕,增進部落之間的交往。傳說黃帝壹生“未嘗寧居”,在118歲那年出巡河南時死在荊山,人們將他護送回陜北,葬在今陜西黃陵縣的橋山之上,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黃帝陵。
由於黃帝後來被追尊為華夏的祖先,後人便把遠古時代的許多創造發明都歸功於他和他的“大臣”們,如說黃帝建造屋宇,開鑿水井,縫制衣冠,制造舟車弓弩,煉石為銅,創制樂律,他的妻子嫘祖發明育蠶,他的“大臣”倉頡創文字,伶倫造律呂,大撓作甲子,等等。
同樣的原因,由於炎帝也被追尊為華夏的祖先,後人也將壹些創造發明的功勞算到他的身上,並稱他為神農氏。在先秦的傳說中,神農氏和炎帝原本是時代不同的兩個人物,神農氏生活的時代要早於炎帝。
到戰國時,人們將兩個人合在壹起,稱為炎帝神農氏,說“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始嘗百草,始有醫藥”,“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為市”。這些發明當然也是原始時代人們的集體創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