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在古文中的叫法有青絲、鬢發、白首、雲鬢、螺髻等。
壹、青絲
釋義:喻指黑發。
引證:(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譯文:妳可見高堂明鏡中蒼蒼白發,早上滿頭黑發晚上就如白雪。
二、鬢發
釋義:在耳朵前面的壹綹頭發或壹簇卷發。
引證:(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四回:“ 黛玉略自照了壹照鏡子,掠了壹掠鬢發。”
譯文:黛玉自己照了壹照鏡子,輕輕拂過耳朵前面的壹綹頭發。
三、白首
釋義:猶白發。表示年老。
引證:(前蜀)韋莊《與東吳生相遇》詩:“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淚滿纓。”
譯文:十年來身世漂泊若浮萍,白發相逢涕淚沾滿冠纓。
四、雲鬢
釋義:形容婦女濃黑而柔美的鬢發,泛指頭發。
引證:石昆玉《三俠五義》第九五回:“進來用燈壹照,見巧娘雲鬢蓬松。”
五、螺髻
釋義:螺殼狀的發髻。
引證:(晉)崔豹 《古今註·魚蟲》:“童子結發,亦為螺髻。”
譯文:童子紮起頭發,紮成螺殼狀的發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