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譯文:葉公向子路打聽孔子,子路沒有回答。孔子說:“妳為何不說:他發憤學習會忘記吃飯,快樂起來會忘記憂愁,不知道衰老就要到來。
養生啟示:孔子的成就涉及政治、經濟、文化、醫學、養生學等諸多方面,這些無不得益於他發奮圖強、勤用腦、善思考。
大腦是人體生命的活動中樞,具有用進廢退的特點,所以腦健壽長,腦衰則命短。愛學習、勤用腦是促使大腦保持活力的靈丹妙藥。
用好姜,能保健原文: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譯文:吃飯時不因米精而多吃,不因肉細而多吃。食物腐臭,魚變質、肉腐敗,不吃。顏色不好,不吃。氣味難聞,不吃。烹調不當,不吃。沒到吃飯的時間,不吃。切肉的方法不對,不吃。沒有調味的醬,不吃。肉食雖多,但吃肉不超過主食。酒可以喝,但又不能喝醉。市場上買來的酒和熟肉不吃。每餐不離姜,但又不多吃。
養生啟示:要防止病從口入,首先要從顏色、氣味、形狀等方面細心地鑒別食物是否變質,不吃腐敗、陳餿的飯菜酒食。其次還要講究烹飪技術,用調料盡可能地將飯菜做得鮮美可口,以增加食欲,促進胃腸消化。吃飯按時定量,即使細米精面,美味佳肴也絕不多食。肉類雖營養豐富,但過量食用會加重身體負擔,所以不能貪圖口福,超過飯量。姜可蔬可藥,兼具藥食兩用價值,有發表、散寒、化痰、止嘔、開胃的功效,用於防治胃脘疼痛、食欲不振、細菌性痢疾等療效頗佳。但姜性味辛、溫,多食可致積熱傷陰,損傷正氣,出現目紅、口舌幹燥、身熱汗出等癥狀,所以孔子餐桌上少不了姜,但又不多吃它。
聽音樂,能治病?原文: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譯文:孔子與人壹起唱歌,如果別人唱得好,就必定請他再唱壹遍,然後跟著他唱。養生啟示:和諧優美的音樂具有疏通宣泄情緒的功能,可消除人們內心的抑郁,使人情緒安寧,樂而忘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