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小窗幽記》與《圍爐夜話》被稱為“處世三大奇書”,是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三書自問世以來壹直備受推崇,對於讀者感悟中國文化、修養心性、做人處世,都大有裨益。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壹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修身 段譯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煆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想要練就精金美玉的人格品行,壹定要如同烈火煉鋼般經歷艱苦磨練;想要建立驚天動地的事業功績,必須如履薄冰般經歷險峻的考驗。
壹念錯,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勿容壹針之罅漏;萬善全,始得壹生無愧。修之當如淩雲寶樹,須假眾木以撐持。
壹念之差造成的錯誤,就感覺各種品行都錯了。因此,防止出錯應當如同防止借以渡海的浮水皮囊出現縫隙漏洞壹樣,哪怕有壹個針眼大小的縫隙漏洞也不行。萬種善良品德都具備,才能讓壹生都沒有什麽慚愧。因此,修練善良品德應當如同培植高聳入雲的參天大樹需要憑借眾多樹木的支撐扶持壹樣,需要多多積累善良品德。
《小窗幽記》是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陳繼儒。另有新版《小窗幽記》(陸紹珩篡輯)。全書始於醒,終於倩,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 澆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壹再為讀者所關註,其蘊藏的文化魅力, 正越來越為廣大讀者所認識。
集醒篇
食中山之酒,壹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無壹日不醉,無壹人不醉,趨名者醉於朝,趨利者醉於野,豪者醉於聲色車馬,而天下竟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壹服清涼散,人人解酲,集醒第壹。
倚才高而玩世,背後須防射影之蟲;飾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膽之鏡。
怪小人之顛倒豪傑,不知慣顛倒方為小人;惜吾輩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見吾輩。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根。
《圍爐夜話》
全文及譯文
王永彬,清鹹豐時人,其所寫《圍爐夜話》分為二百二十壹則,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和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近代以來,其書影響頗大,與明人洪應明寫的《菜根譚》,陳繼儒寫的《小窗幽記》並稱“處世三大奇書”。《圍爐夜話》是王永彬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隨得隨錄,匯集而成。文筆典雅,意蘊悠長。在平淡而優美的敘述中,娓娓道出了瑣碎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古人認為雪夜擁被讀書和圍爐夜話乃人生的兩件樂事,對現代人來說,送走喧囂的白晝,能爐邊燈下靜讀,又何嘗不是至樂?燈火夜深書有味,還是讓我們壹起細細品味《圍爐夜話》中的情趣吧!
壹、教子弟於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於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工夫。
[註釋]
氣象:氣概,人的言行態度。檢:檢討,反省。身心:身指所言所行,心指所思所想。憂勤惕厲:擔憂不夠勤奮,戒懼無所砥礪。
[譯文]
教導晚輩要從幼年時開始,便培養他們凡事應有正直、寬大、無所隱藏的氣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反省自己的行為思想,不能沒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礪的修養。
[評語]
壹個人的成功或失敗,往往決定於他的人格。而人格的形成,又往往決定於童年的教養。因此,教養孩子必須自幼時,便培養他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光明磊落的人格,以及壹種正直寬大的胸懷;那麽長大以後,無論在何種境況,也總能保持壹種雍容大度的氣質。
為人在平日的生活中,便要養成隨時自我反省的修養,所謂“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總可以由身心兩方面來反省所作所為,是否有怠惰而不夠勤奮的地方呢?如果有這種現象,而還不覺得憂心,若不是對不起別人,就是對不起自己的生命了;所思所想,是否缺乏自我砥礪的警惕呢?如果有這種情形,那麽便失去了向上的生命力,沒有進步便是退步。怎可不隨時自我警惕呢?
本篇前段言幼童的教養,後段言成人的修養,皆由內在要求起,十分重要。
二、交遊要學友之長,讀書必在知而行
與朋友交遊,須將他們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對聖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註釋]
交遊:和朋友往來交際。好處:優點、長處。
[譯文]
和朋友交往***遊,必須仔細觀察他的優點和長處,用心地學習,才能領受到朋友的益處。對於古聖先賢所留下的話,壹定要在平常生活中依循做到,才算是真正體味到到書中的言語。
[評語]
朋友往往是很好的老師,怎麽說呢?因為每壹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長處是我所當學,短處是我的借鑒。交朋友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如果漫不經心地交朋友,或是只交壹些酒肉朋友,很可能只學到朋友的短處,而學不到處。如此壹來,自己不但毫無長進,反而日漸退步,交朋友便成為有害的事了。因此與朋友交往,不只想在壹起遊玩,應在言行舉止中,觀察朋友的長處,誠心誠意地學習。自己更要分辨什麽是好的,什麽是不好的;好的才該學,不好的不該學,那麽無論什麽朋友,對自己都是益友了。
我們讀書,對於古聖賢乃至於當代聖賢的言語,如果只是口譯心思,而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實踐的話,並不能真正得到讀書的好處。只有將書上的良言,付諸日常的應對進退、待人處世中,才是真正的“讀書”。所為,“盡信書不如無書”,不能活用書中的知識,成為日常生活的智慧,就會變成不知變通、迂腐守舊的“冬烘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