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整體把握
本文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了中國石拱橋在設計和建造上的獨特創造和不朽的藝術價值,歌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壹般石拱橋的特點:橋孔呈弧形;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較早;不僅形式美觀,而且結構牢固。然後,以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種不同形式的石拱橋為典型,說明石拱橋在中國取得的輝煌成就。
在介紹趙州橋時,先簡單說明壹下趙州橋的地理位置、修建時間以及解放後的整修情況。“自建成以來壹直使用的最古老的石橋”和“到現在已經1300多年了,它仍然保持著原來的雄偉姿態”等語句突出了趙州橋的悠久歷史、堅固和美麗。
接著文章用具體的數字說明了的長寬,引用了唐代張的詩句來贊美設計和建造的精美,然後分四點說明了在設計和建造上的獨創性和藝術價值。第壹點是大拱門弧度小,方便車馬上下。第二、三點從橋拱設計的獨創性來說明,即“大拱每肩兩個小拱”和“大拱由28個拱圈組成”,使橋梁經久耐用。第四點是,這座橋與周圍的景色非常協調。
文章以同樣的順序介紹盧溝橋。
在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後,作者從三個方面解釋了中國石拱橋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的原因。這篇文章對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充滿了深深的欽佩。
解釋性語言講究準確和透徹,這壹點在本文中有所體現。比如在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的長、寬、拱長時,用的是數值解釋法:“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間略窄,寬9米。”“(盧溝橋)橋長265米,由65,438+065,438+0個半圓形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同,從65,438+06米到265,438+0.6米不等。”這些數字都是通過科學測量得到的,準確地說明了這兩座橋的規模。同時,文中還使用了壹些不完全確定或限定的詞語,如“水鏡筆記中提到的過客橋約建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大概”和“可能”都是大概的數字,用“記載”來限定,可見作者嚴謹的學術精神。
二、問題研究
1.對於橋梁,首先要關註它的實際功能。文中說,石拱橋“不僅造型美,結構實”。所以,先外觀,後功能,是不是顛倒了?況且,應該“不僅...而且還……”被刪?
對此,作者茅以升的解釋是,先寫表格,是橋梁給人的直觀印象,是壹種感性認識。強結構是對橋梁的進壹步理解,也就是理性的理解。所以兩者之間的關系是遞進的而不是平行的,所以“不僅”和“這兩個相關的詞是不能省略的,而即將用來確定兩者的遞進關系。
2.本文介紹的趙州橋第壹、第三個特點都是關於大拱門的,第二個特點是大拱門的每個肩膀上有兩個小拱門。為什麽作者在介紹完第壹個特點後,不介紹趙州橋的第三個特點,即大拱門由28個拱圈組成,中間插入小拱門的介紹?
對此,作者的解釋是,壹個大拱門的兩肩上有兩個小拱門,這是趙州橋第壹座開肩拱門的主要特點。大拱由28個拱圈組成,而其他拱橋也是並排鋪設,所以根據其特點,按順序排列。
實踐說明
閱讀課文,完成下列練習。
1.中國的石拱橋壹般有什麽特點?以趙州橋為例,用我自己的話來說它是如何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
2.作者分別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講解順序基本壹致。請具體說明。
3.根據課文內容和插圖,畫出趙州橋的示意圖,並標出相應的數據。
設置題目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要抓住事物的特點,註意說明文中的解釋順序。
1.中國的石拱橋具有普通石拱橋的特點,即“不僅造型美觀,而且結構牢固”。此外,中國的石拱橋歷史悠久,分布廣泛,形式多樣,有許多令人驚嘆的傑作。趙州橋建於公元605年,距離作者寫這篇文章已經有1300多年了,可見其歷史悠久。趙州橋的大拱門長37.4米,為開肩式拱門,由28個拱圈組成,與周圍的景色十分協調,橋上的雕刻也非常精美,強烈地表明趙州橋的確是壹件令人驚嘆的傑作。
2.文中主要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時間和結構特點的順序介紹了這兩座橋。
3.素描。
第二,為了把事情解釋準確,說明文中的語言很講究分寸。想壹想,如果把下面這句話加的詞去掉,所表達的意思會有什麽變化?
1.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較早。
2.水鏡筆記中提到的“旅行者之橋”大約建於公元282年,這可能是有記錄以來最早的石拱橋。
我國幾乎到處都有石拱橋。
4.(趙州橋)全橋只有壹個大拱門,長37.4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石橋。
設置題目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講解語言準確透徹的特點。
1.“更早”的程度更輕,所以表述更安全。
2.“大約”和“可能”都是不確定的意思,只是壹種推測的情況。“有據可查”讓說話的依據更加可靠。
3.“差不多”強調石拱橋分布廣泛,但也不排除有些地方沒有石拱橋的可能。
4.“當時”有時間限制,“可算”有程度限制。這樣更符合實際情況。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回答問題。
(1)簡述《辭海》中“盧溝橋”字樣。
設置題目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註意事物的特點,不要面面俱到。
《辭海》中提到的內容有:亭中有壹塊“蘆溝小月”漢白玉碑;橋東附近的宛平古城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紀念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旁邊有壹座新橋。
文中介紹了盧溝橋,並著重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如果像《辭海》那麽全面,文章的寫作目的就模糊了。
(2)簡述“睡在盧溝”四個字。
設置題目的目的是讓學生註意到說明文和記敘文在寫作上的差異。
睡盧溝主要是看盧溝小月。作者描寫的重點是月光和橋下的流水,最後落在盧溝橋本身。有了之前的渲染,盧溝橋給讀者留下了美麗動人的印象。這和文中基本平淡的介紹大相徑庭。
教學建議
第壹,教學時可以從文體入手,給學生看壹些簡短的記敘文和說明文片段,引導學生理解說明文是什麽。
第二,這篇論文的結構清晰,讓學生可以做壹個提綱,從而幫助他們更清楚地理解事物,應該把握事物的特點。
相關數據
壹、橋梁專家茅以升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由他設計的錢塘江大橋是中國第壹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建造的鐵路和公路大橋。他還參與了新中國第壹座現代橋梁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
茅以升早年留學美國,博士論文《框架結構的二次應力》是科學創造,被稱為“毛定律”。1921年,他回到了祖國的懷抱。20世紀30年代,茅以升在錢塘江大橋工程技術上的成就,讓國外同行對中國的建橋工程師刮目相看。20世紀50年代,在武漢長江大橋建設過程中,茅以升擔任中外專家組成的技術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解決了武漢長江大橋建設中的14個問題。65438年至0959年,在首都“十大建築”建設中,茅以升擔任人民大會堂結構審查組組長,為這座歷史建築貢獻了自己的技術、經驗和智慧。他是中國現代橋梁工程的重要奠基人。
作為壹名教育家,茅以升在他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曾擔任過五所學校的教授,兩所大學的校長,兩所學院的院長。他積極倡導科普教育,撰寫了《喬華》、《中國石拱橋》等大量科普文章。
二、關於“中國石拱橋”的創建(茅以升)
《中國的石拱橋》壹文是1962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壹篇短文,後來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沿用至今。
這幾年,很多中學老師都寫信或者拜訪我,反映課堂教學的壹些情況。教育工作者葉滄岑教授也四次找我咨詢這門課的備課問題。我給出的壹些答案轉載於與漢語教學相關的出版物。現在的語文教材收錄了各方面的文章,知識面極其廣闊。從我接觸的中青年老師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他們對每壹篇範文的研究都是認真細致的。我被這種精神深深感動了。最近鄭州教學通訊編輯部的同誌打算出壹本書《作家談中學語文課文》,要我談談創作過程。我配不上作家的稱號,但由於上述情況,借此機會回憶壹下寫這篇文章時的構思活動,如果有助於廣大語文教師所要求的教學效果,是有益的。
首先,這篇文章是關於中國的石拱橋。石拱橋是中國傳統橋梁的三大基本類型之壹。石拱橋體系多樣。本文所寫的兩座橋是百萬座石拱橋中的傑出代表作品。幾千年來,石拱橋遍布全國。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他們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他們是中國古老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在世界上為祖國贏得了榮譽。迄今為止,大量的古橋保存完好,可以說是歷代建橋人精湛技藝的歷史見證,也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壹座古橋,經得起自然災害和戰爭的考驗,千百年來沒有斷過。它不僅作為紀念碑被保存下來,而且還保持了其固有的功能,堪稱奇跡。當然也要歸功於歷代的辛苦修繕,而這種修繕活動往往是來自民間對橋梁的喜愛和保護。這種社會風尚,在中國橋梁史上,有很多故事,值得壹說。中國被認為是壹個有許多橋梁的古老國家。這種歷史概念和數量概念,以及相當直觀的印象,都是了解中國石拱橋需要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知識。如果把這些鮮活的史實去掉,不僅內涵空洞,壹兩個孤立體又能告訴我們什麽呢?
其次,石拱橋在我國橋梁發展史上出現較晚,但壹旦出現,發展迅速。即使在1880年現代鐵路公路橋梁工程技術傳入中國後,仍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並通過現代工程理論與新型建築材料的結合取得了更大的發展。本文介紹的這兩座橋在趙州橋已經延續了1400年,盧溝橋在洶湧的永定河上屹立了近700年。兩座都雄偉堅實,至今仍保持原有風格,可供重型車輛通行,在國內外石橋中實屬罕見。趙州橋的敞肩創作比西方早了七個世紀,之所以能經久不衰,說明設計和建造是科學的。另壹個例子是趙州橋的淺基礎和短橋臺。許多現代工程師都驚嘆不已,因為它歷經多次地震和洪水而幸存,這絕非偶然。張湯·賈珍在《石橋》的序言中說:“這是奇怪的,人們不知道為什麽。”這個評價,幾乎和20世紀的工程學者不約而同,技術高超,在這裏可見壹斑。在大量史實中總結出古代石拱橋“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的技術成就,這是國內外橋梁和任何建築追求的壹致目標。6世紀初,中國能工巧匠發揮聰明才智,大膽創新,取得的輝煌成就值得驕傲。
再次,跨水搭橋,意境之美,雕刻裝飾之美,風格多樣,也是體現中國審美標準的民族傳統。無論建築大小,技術都要提高,就像畫畫壹樣,不能有失敗。自從石窟造像盛行以來,古代石匠就有了壹套高超的技藝和壹定的藝術設計水平。趙州橋的欄桿和盧溝橋的石獅都以其藝術珍品而聞名,這也是中國石拱橋在藝術上的可取傳統,並對現代石拱橋的裝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的石拱橋在古代已經取得了壹些成就,在今天仍然有發展前景。過去有用的東西今天仍在發揮作用。因此,它是壹份珍貴的遺產,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和傑出的才能。我們壹定會在現代橋梁事業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選自《文本分析集》,廣東教育出版社,1984版)
三、合理、簡約、典雅——讀《中國石拱橋》(張培)
《中國石拱橋》是壹篇介紹石拱橋知識的說明文。作者在他樸實的解說和高雅的趣味中,表現出對各地勞動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贊美,對祖國悠久的文化和新的社會制度的歌頌,十分感人。全文簡潔優雅,邏輯性強,堪稱說明文中的傑作。
從全文的結構來看,本文采用了概括描述和分述相結合的方法:首先,對石拱橋的形態、結構和功能進行了概述;然後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通過實例和特點說明其獨特的結構和較高的藝術水平。最後總結了解放後中國橋梁事業的新發展,尤其是石拱橋。就文章的主體部分,即介紹兩座橋的部分而言,它總是從地理位置、建造時間和功能等方面談論這座橋的每壹個具體特征和功能。全文分門別類,分析有序。這種清晰的組織是客觀事物本身各種關系的真實反映,也顯示了作者對被解釋對象深刻而清晰的認識。
簡約不易,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石拱橋》這篇文章在簡約中融入了描寫,在組織上也很靈活。比如文章第壹段,介紹了石拱橋的造型。第壹,用“石拱橋的橋洞是彎曲的,就像壹道彩虹”這句話,非常簡潔生動地說明了石拱橋的造型特點。接著,順著“宛如彩虹”壹詞,從中國古代神話和詩人作品中進壹步闡釋“雨後彩虹”與拱橋的關系,將拱橋比喻為“臥虹”和“飛虹”,將水拱橋形容為“長虹臥波”。動靜結合,形成了壹幅幅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景觀圖,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完全不同於壹般幹巴巴的說明文,分明是壹篇優美的山水散文。
“穩”多“變”,文筆顯得灑脫。這壹點從本文介紹的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不同層次布局就可以看出來。本文介紹了趙州橋,強調它是“舉世聞名的古代石拱橋,也是自建成以來使用的最古老的石橋”。它突出了其古老的建築年代和它的使用壽命,並因此導致了壹大段的特點,介紹了其設計完全符合科學原則和巧妙的施工技術。對盧溝橋的介紹,除了對其建造年代和堅固程度的壹般描述外,更側重於其在中國人民鬥爭史上的藝術價值和紀念意義。這樣“大同”中就出現了“小異”,穩定中有起伏,避免了雷同和遲緩的缺點。
條理清晰,靈活多變,描述性強,相互交融,讓人覺得簡單中蘊含著優雅的魅力。這是《中國石拱橋》壹文的壹大特色。
《中國石拱橋》語言運用的簡約性突出表現在它的洗練、輕盈。作者以嚴肅的科學態度,或談原理,或引古籍,或引數字,或作比喻,樸實無華,條理清晰。全文句子非常簡短活潑,讀起來自然輕松,沒有屈折感。古人雲:“用筆難寫,用字不易。”可以用簡單來形容。
然而,簡單絕不是淺薄和庸俗。細讀全文,處處可見作者用筆之深,功夫之深。請看:為了說明“中國的石拱橋歷史悠久”,作者很自然地引出了中國南北朝時期《水鏡筆記》中的記載作為佐證,令人信服。為了介紹趙州橋,“全橋結構對稱,與周圍景色和諧;橋上的石柱和石板也雕刻精美。“作者似乎得心應手。用唐代張的話說,遠遠望橋如“初月雲出,長虹飲溪”,壹下子激起讀者豐富的想象力,把人帶入壹種美好的境界。在介紹盧溝橋上的石獅時,作者有趣地寫道:“有的母子相擁,有的交頭接耳,有的聽水聲,十分傳神。”仿佛壹只獅子展示在讀者面前,讓人感覺它就要出來了。能寫出這麽生動有趣的知識論述,真的很不容易。
當我們說“中國石拱橋”簡單膚淺時,我們的意思是它簡潔明了。請看全文最後壹段。這段話只有幾個200多字。不僅要收集全文,還要介紹解放以來我國橋梁事業的發展成就。容量很大,但是文字比較經濟。第壹句“兩千多年來,中國修建了無數座石拱橋”既與文章開頭相協調,又集合了全文的主體部分。然後,從解放後全國各地大規模修建各種橋梁到“其中不乏石拱橋”。緊扣全文主題。然後以雲南長虹橋、雙曲拱橋、最大孔拱橋為例,最後歸結為“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自然令人信服。
作者的功夫,純樸自然的功力,在遣詞造句上也是出類拔萃。如果介紹趙州橋的成就,用“有名”;介紹它的歷史,用“最古老”;用“跨越”、“雄偉”、“雄偉”來解釋它的形狀;介紹其施工工藝,用“別出心裁”自然恰當。宋代朱曾說:“寫字要紮實,要有條理。”只有了解,才能依靠現實。偉大的散文家王安石曾說:“明理的人做事不求有功。”《中國石拱橋》這篇文章如此簡潔、樸素、有趣、優美,“理解”和“依托現實”的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最後,我要強調壹點。古代人的雜文講“氣”、“理”、“情”、“神”。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人的情感講形式,理發講文字。”阿清作家劉達在他的《隨筆》中說:“文歸簡。凡文筆老,其簡,其意真,其言簡,其言簡,其感簡,其味淡,其氣簡,其品貴,其靈遠,故為文章簡。”這些話說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認知能力與文筆簡潔之間的關系。作者茅以升同誌是新中國的老壹代橋梁專家。他在兩個截然不同的社會生活過,壹生致力於中國的橋梁事業和教育。解放前,他主持設計建造了我國人民至今引以為豪的第壹座由中國人民自己設計建造的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解放後,他參與了許多較新橋梁的設計和建設,為我國橋梁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從他的生活經歷中,他深深體會到我國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力量,並為此感到自豪。再加上作者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有著高度的文化素養和豐富深刻的橋梁科學知識,使得這篇說明性的文章寫得真誠、有邏輯、簡潔、有感情。我想這才是中國石拱橋寫得這麽好的根本原因。
(選自《文本分析集》,廣東教育出版社,1984版)
四、“盧溝小月”的來源
相傳,單以“小月”來形容盧溝橋之美,還有壹個原因:每當舊歷月末(暗日)臨近黎明時,下弦的鉤月在別處看不清楚。如果有人來到這座橋,他將首先得到光明。這個流行的真理是否可靠值得懷疑。其實盧溝橋只是高了壹點。是不是同時在西山山頂或者北平城裏的白塔(北海山)上,暮月會比盧溝橋上的更慘?不過,還是不要這麽克制的好。用“小月”做陪襯,真是壹個想象力豐富的藝術家的妙語。我沒有讓後代做好科學測試的準備。妳想:“壹日之計在於晨”,何況行人早到。它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襯托出迷人的月亮——壹座巨大的橋,藍天下嵌著壹塊白石。京城的野雞若隱若現,西山的雲似近似的距離,野地無邊,劉皇奔湧,...這樣的光,這樣的色,這樣的地方和建築,無論是春寒料峭的早晨,還是秋寒料峭的黎明,雖然景色隨時變化,如果沒有雨雪,每個月底的月亮,白石橋,野地,
妳說“小月”是用來襯托這“綠草蘆溝”的(出自清代劉《甌夢詞》中“長汀怨”壹詞:“嘆春賣輪鐵,綠草蘆溝,短接。”)”難道不是最貼切的“仙境”嗎?
(摘自王統照《盧溝小月》,載《中國現代散文選》第二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我們從資料中可以看到,於金明三年(1192)建成的盧溝橋,因橫跨盧溝河而得名。蘆溝河上遊叫桑幹河,發源於山西的瑪依縣(今朔縣)雷山。這條河因為流經這裏的盧氏山,又因為水質渾濁,水色發黑,壹直被稱為黑溝河、盧溝河。直到清朝康熙年間,為了給這條河起壹個吉祥的名字,遏制盧溝河的頻繁泛濫,才把它重新命名為永定河。盧溝橋,建於晉代,為連拱石橋,長266.5米,寬7.5米,孔11。它是北京最古老、最大、最壯觀的石橋。金章宗非常欣賞這座盧溝橋,他給它起了個綽號叫“盧溝小月”,並把它列為燕京八景之壹。有的資料註釋是這樣的:“每當五更雞啼,月落西天,盧溝橋上的月色格外迷人,故名盧溝小月。”
(摘自陳《睡在蘆溝的小月》,發表於《北京晚報》2月1982+04)。
第五,談談說明文
說明文是壹種客觀說明事物的文體,目的是給人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和作用,或闡明事物。中國石拱橋屬於前者。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不僅造型美觀,而且結構牢固。《自然之語》屬於後者,文章科學地講解了物候學知識。說明事物的特性和闡明事物是說明文的兩種類型。
為了把事物的特征解釋清楚,或者說把事物解釋清楚,必須要有合適的解釋方法。常見的解釋方法有舉例、分類、列舉數據、進行比較、繪制圖表、定義、解釋、打比喻、模仿表象等。最好的方法應該根據解釋的對象和寫作的目的來選擇。壹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壹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采用某種解釋方法還是多種解釋方法,是采用這種解釋方法還是那種解釋方法,都可以是靈活的,而不是固定的。
說明書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書內容有條理的必要條件。常見的解釋順序是: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描述的時間順序與敘述的時間順序相似。空間秩序,要特別註意搞清楚空間的位置,註意事物的位置和方向,比如內外、大小、上下、前後、左右、東南西北。邏輯順序,通常通過推理過程來表達。采用什麽順序,主要看作者所闡述的對象的特點。解釋事物的發展變化,時間順序容易表達清楚。寫建築的結構,沒有空間秩序,讀者很難理解。按照邏輯順序解釋事物,便於反映事物的內在聯系。
解釋性語言的準確性是解釋性語言的前提。時間、空間、數量、範圍、程度、特征、性質、程序等。都要求準確。解釋很實用。稍有差錯,都是杯水車薪。比如壹篇解釋性的文章說,“壹只蜻蜓壹晝夜能吃2400只蚊子。”2400只蚊子顯然不可能聚在壹起,比壹只蜻蜓的身體大很多倍。這個錯誤是怎麽產生的?據統計,蜻蜓壹小時可以吃掉50到100只蚊子。壹小時吃100只動物,壹天24小時,當然是吃2400只動物。作者的乘法計算是正確的,但他忽略了蜻蜓不可能壹天24小時不停地吃蚊子。這開了個玩笑。
在準確的前提下,講解語言以平實生動著稱。由於對象和作者的語言風格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或籠統或具體;或簡潔,或豐滿;或簡潔,或詳細;或平實樸素,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壹格。
讀論述和寫論述是可以聯系起來的。上面說的四點要把握,要註意閱讀和寫作論述,但要求要符合學生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