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現存最早的古代私家藏書樓是哪

現存最早的古代私家藏書樓是哪

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是“天壹閣”。

天壹閣位於浙江寧波市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壹。天壹閣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建於明朝中期,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範欽主持建造。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藏各類古籍近30萬卷,其中珍槧善本8萬卷,尤以明代地方誌和科舉錄最為珍貴。我館事業發展迅速,先後新增中國地方誌珍藏館、銀臺第官宅博物館、麻將起源地陳列館等處。 書閣為木構的二層硬山頂建築,通高8.5米。底層面闊、進深各六間,前後有廊。二層除樓梯間外為壹大通間,以書櫥間隔。此外,還在樓前鑿“天壹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環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壹閣的建築布局後來為其他藏書樓所效仿。

天壹閣建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至四十五年(1566年),是當時兵部右侍郎範欽所建的私家藏書樓。範欽喜好讀書和藏書,平生所藏各類圖書典籍達7萬余卷。範欽所收藏圖書以方誌、政書、科舉錄、詩文集為特色。由於壹度位高權重,範欽的壹部分藏書為官署的內部資料,這也是普通藏書家難以獲得的。在他解職歸田後,便建造藏書樓來保管這些藏書。

範欽最早的藏書樓名為“東明草堂”。辭官歸家之後,隨著藏書的增多,亟需興建新的藏書樓。範欽根據鄭玄所著《易經註》中的“天壹生水……地六承之”之語,將新藏書樓命名為“天壹閣”,並在建築格局中采納“天壹地六”的格局,樓外築水池以防火,“以水制火”。同時,采用各種防蛀、驅蟲措施保護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