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從姓氏上。商代出土的文物有商子龍鼎。後人稱之為龍氏。
第三,從姓嬴,以國為姓。周代出土的文物有龍(伯爵)和龍嬴夫人範墓。直到春秋時期,國家依然存在,後人稱之為龍氏。
第四,看圖例。太題家以龍為名,故稱龍老師,見於左公十七年。在古代,國有的隆波國是大人所有。參見列子唐雯。甲骨文記載商朝有龍侯,《山海經》載“又東北二百裏,稱龍侯山東”。西漢初,山東有壹個隆厚國。
延伸資料當代龍姓人口近280萬,為中國第八十五大姓氏,約占全國人口的0.22%。明朝以來的600年間,龍族人口從654.38+0.2萬激增到280萬,增長了23倍多。龍族人口的增長率遠高於全國,這主要是由於明清時期龍族的分布中心從北方轉移到了較為穩定的東南省份。此外,在明清中期,湖南、貴州壹帶的少數民族也有相當壹部分使用漢姓。在中國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貴州、湖南、四川、重慶、湖北、江西、廣東、廣西等地。
貴州東部、湖南西部、重慶北部、湖北(即湘、黔、渝、鄂交界的土廟、侗族、彜族自治區)居住著約占總人口26%的龍姓人口,基本上是侗族、苗族、彜族等少數民族的人口。此外,雲南還有壹些苗族和彜族人姓龍。
在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和貴州西北部有大量的漢龍,此外,它們還分布在安徽、江蘇、山東、河北、河南、陜西和甘肅。龍族人分布在海南島(從福建遷來)和海外的馬來西亞、新加坡。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