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聊齋俚曲的傳承意義

聊齋俚曲的傳承意義

聊齋俚曲生動地反映了封建時代晚期的人民生活,為群眾所喜聞樂見,長期在當代社會中傳唱流傳,成為山東地區壹種獨樹壹幟的群眾性藝術形式。聊齋俚曲以獨特的魅力影響了其他姊妹藝術的發展,單以戲曲為例,俚曲故事改編劇本的就有五音戲、柳子戲、川劇、京劇、秦腔、河北梆子等。

現存聊齋俚曲手抄本15種(原著佚失),均已整理、出版。遺存較原始曲牌五十余支,1962年搜集十余首,近從古籍文獻中查尋、翻譯三十多首,尚有部分失傳曲牌有待查找。會唱俚曲的人已漸衰老,俚曲研究者也寥若晨星,有必要加以搶救和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聊齋俚曲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