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愛讀書的作文素材

愛讀書的作文素材

  愛讀書的事例壹: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誌,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壹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壹覺後迷糊中壹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壹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壹。

  愛讀書的事例二: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壹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壹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壹點書,所以壹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壹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麽辦呢?

 有壹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壹線亮光。他謔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壹看,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壹個辦法:他拿了壹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壹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壹個很有學問的人。

  愛讀書的事例三:王亞南綁在柱子上讀書

 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壹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妳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裏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後,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船上的外國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贊嘆說:“啊!中國人,真了不起!”

  愛讀書的事例四:魯迅愛書

 魯迅小的時候,愛買書,愛看書,愛抄書,把書看作寶貝壹樣。

 還在進“三味書屋”前,他在自己的啟蒙老師——壹位遠房叔祖父那裏看了不帶圖的書。這位老師曾經告訴他,有壹部繪圖的《山海經》,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怪物……可惜壹時找不到了。這麽壹部有趣的書,可把魯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夢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長媽媽也感動了。長媽媽不識字,她探親回來時,就設法給魯迅買回了這部書。壹見面,長媽媽把壹包書遞給魯迅,高興地說:“哥兒,有畫的《山海經》,我給妳買來了!”

 壹聽這消息,魯迅欣喜若狂,趕緊把書接過來,打開紙包看了起來。

 這是魯迅最初得到的心愛的書。後來,識字漸漸多起來了,他就自己攢錢買書。過年,魯迅得到壓歲錢後,總是舍不得花,攢起來買書看。

 魯迅小時候,不僅酷愛讀書,而且還喜歡抄書,他抄過很多書。顯然,抄書使他得益匪淺。他的記憶力那麽好,讀過的書經久不忘,這與他抄書的愛好是密切相連的。

 魯迅小時候對書籍特別愛護。他買回書來,壹定要仔細檢查,發現有汙跡,或者裝訂有問題,壹定要到書店去調換。有些線裝書,很容易脫線,他就自己動手改換封面,重新裝訂。

 看書的時候,他總是把桌子擦得幹幹凈凈,看看手指臟不臟。臟桌子上是不放書的,臟手是不翻書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書頁上壹刮,使書角翹起來,再捏住它翻頁的習慣。他還特意為自己準備了壹只箱子,把各種各樣的書整整齊齊地放在裏面,箱子裏還放了樟腦丸,防止蟲蛀。

 魯迅小時候養成的愛書如寶的好習慣,貫穿了他的壹生。他讀過的書浩如煙海。他購置的書,僅據《魯迅日記》上的“書賬統計”,從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冊。他收藏的書,總是捆紮得井井有條。魯迅壹生清貧,最大的財產,就是他的這些寶貴的藏書了。

  愛讀書的事例五:黃侃誤把墨汁當小菜

 1915年,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胡同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準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壹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臺、朱砂盒,啃了多時,塗成花臉,也未覺察,壹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