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震的常用詞組

震的常用詞組

1、震顫:顫動;使顫動:渾身~;噩耗~著人們的心。

2、震顫麻痹:帕金森病。

3、震蕩:①震動;動蕩:社會~不安;回聲~;山鳴谷應。 ②撼動:《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析公曰:‘楚師輕窕,易震蕩也。’”

4、震動:①顫動;使顫動:火車~了壹下,開走了;春雷~著山谷。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裏不平靜:~全國。

5、震耳欲聾:耳朵都快震聾了,形容聲音很大。

6、震感:對地震產生的感覺:~強烈。

7、震古爍今:形容事業或功績偉大,可以震動古人,顯燿當世。

8、震撼:震動;搖撼:~人心;滾滾春雷,~大地。

9、震級:劃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級。釋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級也越大。地震震級分為9級。壹般小於2.5級人無有感覺,2.5級以上人有感覺,5級以上的地震就會造成破壞。

10、震驚:①形容大吃壹驚:大為~;感到十分~。②使大吃壹驚:~世界。 震動而驚懼;驚動。《易·震》:“震驚百裏。”《詩·大雅·常式》:“如雷如霆,徐方震驚。”《書·舜典》:“讒說殄行,震驚朕師。”

11、震怒:異常憤怒,大怒。 盛怒。《書·泰誓上》:“皇天震怒。”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12、震情:與地震有關的情況。

13、震懾:①震動使害怕:~敵人。 ②震驚恐懼。《後漢書·任隗傳》:“竇憲秉權,專作威福,內外朝臣莫不震懾。”

14、震悚:因恐懼而顫動;震驚。

15、震駭:震驚;驚懼。

16、震栗:震驚恐懼。《漢書·趙廣漢傳》:“廣漢既至數月,誅原、褚首惡,郡中震栗。”

17、震悼:震驚悲悼。

18、震源: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地震的發源地。

19、震源區:指同壹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範圍。分布往往受引起地震的地質構造所控制。

20、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離。在70千米以內的淺源地震占全球地震總數的90%以上。尚未測到震源深度大於720千米的地震。

21、震災:地震造成的災害。

22、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叫做震中。地震時震中所受破壞最大。

23、震中距:地球球面上觀測點到震中的距離。根據「震中距」的大小,可分為地方震(≤100千米)、近震(100~1000千米)、和遠震(大於1000千米)。

24:震中方位角:「地震臺」或「拾震儀」觀測處 R 與北極 N 的聯線和 R 與震中 E 聯線間夾角 α 。有時利用震中方位角資料可簡單地定出震中位置。

25、震中區:宏觀震中附近最內圈的等震線所包圍的地區。通常即指「極震區」。

26、震澤:①古澤藪名。亦名「具區」。《書·禹貢》:“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即今江蘇太湖。”②舊縣名。在江蘇東南部。1912年並入吳江縣。1953年又分吳縣西南境置縣,1960年復並入吳縣(今蘇州市吳中、相城兩區)。

27、震國:唐時以靺鞨粟末部為主體,結合其他靺鞨諸部所建政權。武周聖歷元年(公元698年)由粟末部首領大祚榮建立,初稱震國。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唐派崔忻封大祚榮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設置忽汗州,加授大祚榮為忽汗州都督,改稱渤海。

28、震旦角石:古無脊椎動物。頭號足綱的壹屬。殼呈圓椎形。殼面覆蓋以顯著的波狀橫紋。隔壁頸長度相當於氣室深度的三分之壹至二分之壹。體管細小,位置居中或微偏。常見於中國南部奧陶紀地層中。縱向磨光而狀如塔,故俗稱「寶塔石」,可做陳列品用。

29、震震:①形容聲音宏大響亮。多指雷、鼓、車馬之聲。《漢書·禮樂誌》:“雷震震,電耀耀。”潘嶽《藉田賦》:“震震填填,塵騖連天。”②威嚴貌。左思《魏都賦》:“相兼二八,將猛四七,赫赫震震,開務有謐。”二八,指八元八愷:八元是高辛氏的八個才子,八愷是高陽氏的八個才子。四七,指漢光武帝時二十八將。

30、震旦:古印度人稱中國為「C ī n i s t h ā n a」,漢譯佛經為「震旦」。東晉帛屍棃蜜多羅譯《佛說灌頂經》卷六雲:“閻浮界內有震旦國”,即此。異譯為「振旦」、「真丹」、「神丹」等。《樓炭經》解釋稱:“蔥河以東名為震旦,以日初出於東隅故。”玄應《壹切經音義》卷四稱:“振旦,或言真丹,並非正音,應言支那,此雲漢國也。”

31、震旦紀:元古宙中最晚的壹個紀。在中國命名並向國際推薦的壹個地質年代單位名稱。代表符號「Z」。「震旦」壹詞來自於古印度人稱中國為「C i n i s t h a n a」,在佛經中譯為「震旦」。開始於6.8億年前,結束於5.43億年前。在此期間的生物主要是微古植物群和宏觀藻類以及蠕形動物,其中以埃迪卡拉動物群最為著名。這壹時期形成的地層稱「震旦系」。在中國主要以壹些淺變質或未變質的沈積巖為主。中國「震旦系」的劃界先後曾有過幾次修改。最近的壹次大更動是2000年時將原「震旦系」的上、下統分建為兩個系,上統沿用舊名仍稱「震旦系」,但其底界年齡則為6.8億年;下統新命名為「南華系」,底界年齡仍為8億年。

32、震旦報:英文「L’A u r o r e」,法國報紙。日報。1942年創刊。在巴黎出版。

33、震川先生集:別集名。明代歸有光(號震川)作。四十卷。凡正集三十卷,別集十卷。附錄壹卷。有清康熙十年至十四年歸莊等刻本、《四庫全書》本(題《震川集》)、《四部叢刊》本(據康熙刻本影印)、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點本。其集較早有明萬歷二年歸道傳刻《震川先生文集》二十卷本、萬歷四年歸子祜等刻《歸先生文集》三十二卷附錄壹卷本,《四庫存目叢書》據以影印。又《震川大全集》三十卷、《別集》十卷、《補集》八卷、《余集》八卷、《其它》二卷,歸朝煦輯,有清嘉慶元年玉鑰堂刻本。

34、震磁效應:伴隨地震發生的地磁場變化的現象。如地下水位的變遷造成地下電導率的改變,從而使感應磁場發生變化;火山地震高溫巖漿的上升使地磁場發生變化等。

35、震電效應:伴隨著地震發生的地電場變化的現象。如地下水位的變遷造成巖石電導率的改變,從而使地電場發生變化;斷層兩側巖石的擠壓,由壓電效應導致局部地電場的變化及巖層斷裂時相對摩擦生電等。

36、震動液化現象:地震發生短暫時間內,土體中孔腺水壓力驟然上升,使土粒間應力降低到零,土體呈現近乎液體狀態的現象。多發生在飽和的粉砂、細砂、粉土中。主要現象為:地表開裂、噴砂、冒水,從而引起滑坡和地基失效,使建築物發生下陷、浮起、傾斜、開裂等震害。

37、震天雷:中國金代創制的壹種鐵殼爆炸性拋擲火器。南宋和元代稱「鐵火炮」。雷殼用生鐵鑄成,內裝火藥,安有引火線,有罐子形、葫蘆形、球形、合碗形等數種。點燃後用拋石機拋出,或由人從高處向下投擲、滾放,或用鐵線沿城墻吊下,至目標附近爆炸,用於殺傷人馬,炸壞攻城器械。震天雷壹直沿用到明代,並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為地雷。

38、震音:譯自意大利語「t r è m o l o」,音樂術語。指同音的急速反復演奏(專用於弦樂器),或不相鄰的兩個單音或壹個音與壹組音的急速交替反復,或壹組音與另壹組音急速交替反復。鼓上用滾奏法奏出的音,亦稱「震音」。

1、震厲:雷聲。

2、震霆:轟雷、響雷。

3、震雷:響雷。

4、震響:震雷似的響聲 。

5、震灼:威勢極盛。

6、震肅:因懾於威勢而肅然。

7、震掉:顫動。

8、震域:地震波及的範圍。

9、震裂:物體因受震動而裂開。

10、震主之威:指人威勢極為盛大,使君王畏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