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列子學於壺丘子林。壺丘子林曰:“子知持後,則可言持身矣。”列子曰:“願聞持後。”曰:“顧若影,則知之。”列子顧而觀影: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然則在直隨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謂持後而處先。關尹謂列子曰:“言美則響美,言惡則響惡;身長則影長,身短則影短。名也者,響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爾言,將有和之;慎爾行,將有隨之。
是故聖人見出以知入,觀往以知來,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愛我,我必愛之;人惡我,我必惡之。湯武愛天下,故王;桀紂惡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上不由門,行不從徑也。以是求利,不亦難乎?嘗觀之伸農、有炎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書,度諸法士賢人之言,所以存亡廢興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嚴恢曰:“所為問道者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紂唯重利而輕道,是以亡。
幸哉余未汝語也。人而無義,唯食而已,是雞狗也。強食靡角,勝者為制,是禽獸也。為雞狗禽獸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則危辱及之矣。”
翻譯
列子向壺丘子林學習。壺丘子林說:“妳如果懂得怎樣保持落後,就可以和妳談怎樣保住自身了。”列子說:“希望能聽妳說說怎樣保持落後。”壺丘子林說:“回頭看看妳的影子,就知道了。”列子回頭看他的影子:身體彎曲,影子便彎曲;身體正直,影子便正直。那麽,影子的彎曲與正直是隨身體而變化的,根源不在影子自身;自己的屈曲與伸直是隨外物而變化的,根源不在我自己。
這就叫保持落後卻處於前列。關尹對列子說:“說話聲音好聽,回響也就好聽;說話聲音難聽,回響也就難聽。身體高大,影子就高大;身體矮小,影子就矮小。名聲就像回響,行為就像影子。所以說:謹慎妳的言語,就會有人附和;謹慎妳的行為,就會有人跟隨。所以聖人看見外表就可以知道內裏,看見過去就可以知道未來,這就是為什麽能事先知道的原因
。法度在於自身,稽考在於別人。別人喜愛我,我壹定喜愛他;別人厭惡我,我壹定厭惡他。商湯王、周武王愛護天下,所以統壹了天下;夏桀王、商紂王厭惡天下,所以喪失了天下,這就是稽考的結果。稽考與法度都很明白卻不照著去做,就好比外出不通過大門,行走不順道路壹樣。用這種方法
去追求利益,不是很困難嗎?我曾經了解過神農、有炎的德行,稽考過虞、夏、商、周的書籍,研究過許多禮法之士和賢能之人的言論,知存亡廢興的原因不是由於這個道理的,從來沒有過。”嚴恢說:“所以要學習道義的目的在於求得財富。現在得到了珠寶也就富了,還要道義幹什麽呢?”
列子說:“夏桀、商紂就是由於重視利益而輕視道義才滅亡的。幸運啊!我沒有告訴妳。人如果沒有道義,只有吃飯而已,這是雞狗。搶著吃飯,用角力相鬥,勝利的就是宰制者,這是禽獸。已經成為雞狗禽獸了,卻想要別人尊敬自己,是不可能得到的。別人不尊敬自己,那危險侮辱就會來到了。”
擴展資料列子
列子? ,姓列,名禦寇,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在古籍中又寫作列圄寇、列圉寇或子列子,東周威烈王時期人,與鄭穆公同時。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道家代表人物。
終生致力於道德學問,曾師從關尹子、壺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列子對中國人思想影響甚大。列子才穎逸而性沖淡,曲彌高而思寂寞,浩浩乎如馮虛禦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在先秦諸子中對生命表現出最達觀,最磊落的就是列子。
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列子的活動時期應該是約於戰國早中期間,與鄭繻公同時,晚於孔子而早於莊子。列子聚徒講學,弟子甚眾,壹次,列子往謁南郭子時竟挑選“弟子四十人同行”,可知列子後學眾多。從《莊子》中可以看出列子學派在戰國中後期影響很大。
《淮南子·繆稱訓》:“ 老子學商容,見舌而知守柔矣;列子學壺子,觀景柱(測度日影的天文儀器)而知持後矣(《列子·說符》:“子知持後,則可言持身矣。”
參考資料列子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