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含義和風俗
立春的含義和風俗。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壹,立春到來的時候正是我們迎接春天的時候。但大部分人們其實對立春的了解不是很多,立春究竟代表著什麽呢?我在這裏為大家介紹壹下立春的含義和風俗。
立春的含義和風俗1
立春代表的寓意是什麽:春季的開始
立春日:古稱“立春”春氣始而建立,黃河中下遊地區土壤逐漸解凍。《歲時風土記》:“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為小幡,謂之春幡。或懸於家人之頭,或綴於花枝之下。”
每年的農歷十二月或者是農歷正月,為立春日,壹過立春,就意味著冬季結束,進入了春天。立春是富有潮汕地方特色的傳統節日之壹,潮汕地區人們在立春當天,都會舉行“打春牛”,“擡春色”,“吃春餅、春卷”等傳統民俗活動。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壹,每壹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壹定位置,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歷範疇。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黃道”,也稱“日道”,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 ,就形成了24個節氣。
24個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令點,每月2個節氣。每個節氣有三個候,每個候是五天。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節點。
立春,陰陽轉化,陰退陽升,生氣始發,萬物復蘇,新的壹個輪回從此開始了。
二十四節氣古人通過觀察星象規律,認知壹年中的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在星象上當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寅時為立春,是二十四個節氣的頭壹個節氣,寅月的開始。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另《立春》詩雲:“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
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左河水)。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壹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立春節令,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陽和起蟄,品物皆春。
人們對“春”很重視,將有“雙春”之年視為大吉年份
立春的含義和風俗2立春習俗活動
躲春
在傳統民俗學上,到了立春這壹天就該躲春。因為立春這天氣候開始交接,新的'氣場會對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響,更有甚者會影響壹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就出現了。在民間,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風俗與忌諱,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樣的躲春方法與習俗。
傳統留下來的習俗,每到立春這壹天不能有口舌之爭,必須要和和睦睦、心平氣和地迎接這壹天。有壹些地方,躲春這壹天不宜搬遷,不宜看望病重患者及參加喪事等,以免招惹晦氣,影響壹整年的運氣。
占氣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春秋時期已經形成了占氣的信仰。《孔穎達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為啟,立秋立冬為閉,用此八節之日,必登觀臺,書其所見雲物氣色。若有雲物變異,則是歲之妖祥既見,其事後必有驗,書之者,為預備故也。”由此可見,春秋時期在立春的民俗節氣中,登高觀雲、占蔔測算已經作為壹種風俗開始形成。
遊春
迎春報喜後,開始遊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擡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後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遊遍周圍村莊的大街小巷。
祭祖
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誌》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在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河南《汝陽縣誌》載:“設春宴,啖春餅,薦蔔、梨。”有的地方把立春祭祀稱為“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