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說,我讀古籍時,可以參照別人的註釋或譯文,這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其壹,不是所有的古籍都有註釋或譯文本,有相當壹部分古籍還沒有進行這項工作;其二,即使是註釋本,也只註重疑難詞語、名物典章和典故的註釋,不具備壹般的古代漢語詞匯和語法的知識,借助註釋閱讀古籍仍有較大的困難;其三,正如外文書籍譯成中文後,往往失去固有的韻味,不能傳神壹樣,把古文譯成現代文,尤其是古詩詞.
從理論上說,現代漢語是由古代漢語發展來的,文言和現代漢語雖然差別很大,卻又有拉不斷扯不斷的聯系,壹方面,兩者同源異流,現代漢語不管怎樣發展變化,不能不保留壹些幼兒時期的面貌;另壹方面,兩千年來,能寫作的人表情達意,慣於用文言,文言的表達習慣肯定合滲入壹些到當時的通用口語中,代代相傳,因而現代漢語中不能不摻雜相當數量的文言成分.因此即使是閱讀現代作品,也需要古代漢語知識
同是現代漢語的壹個詞,由於各人的文化修養不同,個人對古代漢語的知識有高有低,因而對這個詞語的涵義的理解,也會有深有淺,把所有詞語理解的深淺差異加起來,它的總和就決定了人們對現代文的理解也必然有深有淺.
有不少人認為,專從表達方面看,文言的財富比現代漢語雄厚,現代漢語要增加表達能力,應該到文言那裏吸收營養,少數人甚至認為,如果不能吸收,現代漢語就寫不到上好的程度.無論怎樣,有壹點是肯定的,學習古代漢語可以向古代作家學習寫作方法和運用有關的古代漢語知識進行寫作,從而提高寫作水平.學習寫作方法。
總之,學習古代漢語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每個現代人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使大家獲得較高層次的愉悅,增強實際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