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醫史博物館的中醫

中國醫史博物館的中醫

中醫學運用天人合壹、整體觀念和辨證論證思想認識人的生命現象,對現 代醫學分析思維模式中出現的困惑開辟了嶄新的思路。這種思想的前瞻性,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其理論內涵與未來發展潛力將被展現出來。而存世的大量古代中醫藥醫史文獻,記錄了中醫學數千年來積累的豐富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壹直維系和促進中醫藥學的不斷發展。

當今社會,由於疾病譜的變化、健康觀念的改變以及老齡化的問題的出現,人們開始註意從中醫學中尋找解決方法。當學者把目光轉向博大精深的文獻時,感到難以實現對大量信息的完整把握。在中醫藥學的科研、教育、臨床中,壹些有價值的東西均取材於中醫藥古代文獻。如壹類新藥青蒿素的制作技術就是從近代葛洪《肘後方》壹書中發現的。但由於文獻的博大精深,其中很多信息尚未被認識和發現,尤其是其中蘊藏的大量防病治病經驗,亟待研究開發。因此,對於不斷認識生命與自然的關系、疾病與健康的關系而言,中醫藥古代文獻是賦予人們智慧的源泉。

建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下,我國整理出版了壹大批中醫藥古籍,培養了壹批專門人才,建立了壹批專門機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整理出版的500余種古籍中,包括《神農本草經輯註》、《黃帝內經素問校註》、《針灸甲乙經校註》等;編撰的大型中醫藥工具書中,有《中華本草》、《中國醫籍通考》、《中醫大辭典》等;編撰的數十種專科類書籍中,有《中風專輯》、《婦科專輯》等;研制的電子圖書中,有《黃帝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等。但這些畢竟局限在個人、單品種以及局部方面,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中醫藥學繼承創新的需要。

運用現代化的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改變文獻存儲與傳播方式,使中醫藥古代文獻所蘊藏的巨大能量得到充分發揮,成為中醫藥學繼承發展的動力與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