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醫家提出的變蒸學說,就是小兒生長發育學說。
《脈經》和《病因論》中都提到了變蒸理論。《諸邪與蒸郁論》指出:“成蒸之子,血氣久長,成怒者,體熱也。”錢乙進壹步闡述了化蒸為生長發育的理論。他在《為小兒改蒸》壹書中指出:“小兒在母腹中,生而骨氣,五臟六腑不全。自生即長骨脈,五臟之念也。變,易也。重生而成蒸者,由內而外長,自下而上,熱,故生後第三十二日變。每次都變,就是感悟和以前不壹樣。是誰呀?也是因為長壽的智慧和意義。”畢濟在《護嬰與蒸制小結》中也指出:“變化生五臟,蒸籠養五臟,變化引氣,蒸籠發熱。每次換和蒸,心情都不壹樣。”也支持了變蒸屬於兒童生長發育的理論。
看以上,古代醫家通過蒸來歸納和解釋兒童形態發育和智慧增長的規律,是有壹定價值的。每次蒸都是變化的,符合兒童在1歲以內快速發育的規律,也符合1歲以後生長發育速度逐漸變慢的規律。而變蒸說認為發育過程中壹定存在發熱等異常現象,是不正確的。如果把疾病中的發熱、嘔吐等癥狀看成是蒸的過程,不及時治療就會產生不良後果。體格發育是對健康兒童生長發育規律的總結,作為衡量兒童健康狀況的標準。身體發育與社會條件、氣候、地理、營養、疾病等密切相關。,而只有通盤考慮全局,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根據身體發育列出的生理常數如下:
1.重量2。長度3。頭圍
4.半身像5。囟門6。牙齒(tooth的復數)
7.呼吸8。脈搏9。血壓和體重作為衡量兒童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的指標,也是計算西藥用量的依據。兒童平均出生體重約3kg,前半生每月增加700g,7個月至1歲每月增加500g,2歲增加12kg,2歲後每年增加2kg。通常用下面的公式來粗略估計孩子的體重。┌ 1 ~ 6個月體重(公斤)=出生體重(公斤)+月齡×0.7
│
1歲以內┤ 7 ~ 12月齡體重(公斤)=出生體重(公斤)+6×0.7+(月齡-6)×0.5。
│
└ 2 ~ 12歲體重(公斤)=年齡×2+8。
體長(身高)
體長是反映骨骼發育的重要指標之壹,體長明顯異常是疾病的表現,如不足正常體長的30%,應考慮侏儒癥和營養不良。體長是指整個身體從頭頂到腳底的長度。3歲以下在臥位測量身長,3歲以上在站立位測量身長。要求腳跟、臀部、肩膀、枕骨同時靠近立柱。
正常新生兒出生時平均身長約50cm,出生後1年增加25cm。2歲以後按以下公式計算:體長(cm)=75+5×年齡。此外,還有上數量和下數量的確定。胸圍:沿乳頭下緣繞胸部水平壹圈的長度為胸圍。出生時平均胸圍32cm,小於1 ~ 2cm的頭圍。從1歲到1歲,頭圍等於胸圍,然後胸圍逐漸大於頭圍。從1歲到青春期早期,胸圍超過頭圍的cm數大約等於兒童年齡減去1。佝僂病和營養不良的胸圍較小。
桂門
囟門:前囟門是頂骨和額骨邊緣形成的菱形間隙,後囟門是頂骨和枕骨邊緣形成的三角形間隙。後囟門最遲在出生後6 ~ 8周左右閉合(部分在出生時閉合)。出生時前囟門的大小約為65438±0.5 ~ 2cm,隨後隨著顱骨的發育而增大。6個月後逐漸骨化變小,約1 ~ 1.5歲半閉合。前囟檢查對兒科臨床非常重要,小頭畸形多見過早閉合或過小;晚閉或過度閉常見於佝僂病、克汀病或腦積水;前囟全通常會導致顱內壓增高,常見於腦炎、腦膜炎、腦腫瘤等疾病。前囟凹陷見於極度消瘦或脫水的人。牙齒:牙齒可分為乳牙和恒牙。從6個月左右(4 ~ 10個月)乳牙開始萌出,12個月沒有出牙可視為異常,最遲2歲半會出來。2歲以內的乳牙數量在6個月左右。6 ~ 7歲乳牙開始脫落,替換恒牙。17 ~ 30歲,恒牙28 ~ 32顆。
呼吸
呼吸:越年輕,呼吸越快。1 ~ 3個月每分鐘45 ~ 40次左右,4 ~ 6個月每分鐘40 ~ 35次,6 ~ 12個月每分鐘35 ~ 30次,1 ~ 3歲每分鐘30 ~ 25次。
脈搏跳動
脈搏:年齡越小,脈搏越快。新生兒~ 1歲160 ~ 120次每分鐘,1 ~ 3歲120 ~ 100次每分鐘,3 ~ 5歲110 ~ 90次每分鐘。血壓:年齡越小,血壓越低。壹般收縮壓不低於9.9 ~ 10.7 kPa (75 ~ 80 mmHg),不超過16.0kPa(120mmHg),舒張壓不超過10.7kPa(80mmHg)。正常情況下,下肢血壓比上肢約高2.7 ~ 5.3千帕(20 ~ 40毫米汞柱)。各年齡段兒童的正常血壓可用以下公式計算:收縮壓(kPa)=10.7+0.27×年齡。
舒張壓(kPa)=收縮壓× (1/2 ~ 2/3)
血壓應在兒童安靜狀態下測量,壹般只能測量壹個上肢。當懷疑主動脈縮窄或大動脈炎時,應測量下肢血壓。
運動和感覺發育
1.運動發育的發育直接關系到肌肉的發育,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發展順序是自上而下,從不協調到協調,由粗到細。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可以更有力、精細、準確的爬樓梯、跳躍、移動。
兒童精細動作的發展表現在握物的方式上。
2.聽覺由於新生兒的耳孔不發達,對聽覺非常不敏感,但對強有力的聲音有眨眼和震顫反應。孩子在2周時可以集中聽覺,3個月時對聲音有定向反應。
3.視覺新生兒的眼睛有光反應,在強光照射下會導致眼睛閉上。從第二個月開始,我有了看物體的能力;從第三個月開始,可以追求主動的玩具或人;從5個月開始,我可以識別物體的顏色和形狀,並認識我的母親。
4.味覺和嗅覺新生兒對甜、酸、苦有不同的反應。4 ~ 5個月的嬰兒對食物的微小變化比較敏感,要及時添加各種輔食,以適應不同的口味。孩子的嗅覺發育較慢,需要6個月才能分辨香味和氣味。
5.皮膚感覺包括觸覺、痛覺、溫度感和深度感。觸覺是引起壹些反射的基礎,新生兒已經很敏感了。眼睛、嘴巴、手掌、腳底等部位,壹碰就有反應。3個月後可以分辨出31.5℃和33℃的水溫差。語音的發展反映了神經的發展,壹般可分為四個階段。
1.在發音階段,新生兒除了哭沒有其他發音;2個月能發出和諧的喉音;整整三個月,我都在咕噥。
2.咿呀5 ~ 6個月會產生單調的音節;7 ~ 8個月後,他們會發雙音節詞,如“媽媽”、“爸爸”,並能重復成人發出的簡單音節。
3.1歲以後,可以說日常語言,比如睡覺,吃飯,走路。15個月能說出自己的名字;1歲半能說簡單的句子,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比如吃飯。
4.成語階段:2歲以後,可以簡單說話;4-5歲後,可以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7歲以後,可以更好的掌握語言。
兒童語言的發展不僅與神經發育密切相關,還需要正常的聽覺和發音器官,與後天教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