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山海經海內經作孔鳥,曰:“南方多孔鳥”。
《山海經》是先秦重要古籍,是壹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全書***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8卷,《大荒經》5卷。
孔雀王朝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國最著名的奴隸制王朝,約前321年至約前187年。
古籍真珠船有如下記錄:“李昉慕白居易,園內畜五禽,皆以客名。孔雀,曰南客。”
古籍南中誌曰:“雲南郡有上方下方夷出孔雀,常以二月來翔,月余而去。”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五裏壹徘徊。
漢司馬相如《長門賦》:“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嘯而長吟。”
漢 劉向《說苑·雜言》:“夫君子愛口,孔雀愛羽,虎豹愛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魏鐘會《孔雀賦》:“有炎方之偉鳥,感靈和而來儀。稟麗精以挺質,生丹穴之南垂。戴翠旄以表弁,垂綠蕤之森纚。裁修尾之翹翹,若順風而揚麾。五色點註,華羽參差。鱗交綺錯,文藻陸離。丹口金輔,玄目素規。或舒翼軒峙,奮迅洪姿;或蹀足踟躕,鳴嘯郁咿。”(《藝文類聚》九十壹)
唐沈亞之《為人撰乞巧文》:“假文羽於孔雀兮,而使擅夫佳麗。”
宋孫光憲《八拍蠻》:“孔雀尾拖金線長,怕人飛起入丁香。”
唐杜甫《至日遣興奉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詩之二:“憶昨逍遙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龍顏。麒麟不動爐煙上,孔雀徐開扇影還。”
仇兆鰲註引 朱瀚 曰:“孔雀,即羽扇。”又引《唐六典》曰:“尚輦局,掌輿輦傘扇。大朝會,則孔雀扇壹百五十有六,分居左右。舊翟羽扇,開元初改為繡孔雀。”
《本草綱目》禽部第四十九卷記載:“孔雀辟惡,能解大毒、百毒及藥毒”。
可憐孔雀初得時,美人為爾別開池。——王建《傷韋令孔雀詞》
孔雀東南飛,五裏壹徘徊——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飲寒泉逢牴觸。——杜甫《赤霄行》
孔雀東飛何處棲,廬江小吏仲卿妻。——李白《廬江主人婦》
孔雀眠高閣,櫻桃拂短檐。——溫庭筠《偶 題》
鴛鴦鈿帶拋何處,孔雀羅衫付阿誰。——張祜《感王將軍柘枝妓歿》
紅珠鬥帳櫻桃熟,金尾屏風孔雀閑。——溫庭筠《偶 遊》
孔雀逆天皆孟浪,金雞阻路盡支吾 。——許仲琳《封神演義》
孔雀無論在古代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十分尊貴的象征。在東方的傳說中,孔雀是由百鳥之長鳳凰得到交合之氣後育生的,與大鵬為同母所生,被如來佛祖封為大明王菩薩。在西方的神話中,孔雀則是天後赫拉的聖鳥,因為赫拉在羅馬神話中被稱為朱諾,因此孔雀又被稱為“朱諾之鳥”(Bird of Ju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