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玉石是中國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新疆和田玉最負盛名。
《千字文》有“金生麗水,玉出昆岡”之說。
昆岡玉就是指的和田玉。
《新疆圖誌》載,和田玉有“紺”(紅青)、黃、青、碧、玄(黑)、白數色”。
和田白玉名聞中外,西漢文學家東方朔的《海內十洲記》曾譽其為“白玉之精”。
歷代進貢皇帝的新疆玉石,多取自這種和田白玉之最上品。
由於這種白玉質地細膩,純潔渾白,色如羊脂,故又名羊脂玉。
史籍對和田玉記載甚多。
《穆天子傳》載周穆王巡遊昆侖,曾“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載玉萬只”而歸。
這個記述雖然不可盡信,但從中可以窺見紀元前的人們已經知道昆侖山是盛產玉石的地方了。
以後各代歷史對和田玉的記述漸多,也更見真實。
《舊唐書·西域傳》稱於闐國“出美玉……貞觀六年,遣使獻玉帶,太宗優詔答之。
《明史·西域傳》稱於闐“其國東有白玉河,西有綠玉河,又西有黑玉河,源皆出昆侖山。
土人夜視月光盛處,入水采之,必得美玉”。
這裏所說的於闐,即今和田。
白玉、綠玉、黑玉三河即今之玉龍喀什河、和田河和喀拉哈什河。
中國第壹部科技著作、明末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壹書的《珠玉》卷中,對和田玉的歷史、特點、采法等等,作了生動的綜述。
古籍這些記錄,用今日和田產玉的現狀來檢驗,足以令人深信不疑。
清蕭雄詩:“玉擬羊脂溫且腴,昆岡氣脈本來殊。
六城人擁雙河畔,入水非求徑寸珠。”就是吟詠這種撈玉風習的。
清代,采玉更盛,壹些商賈雇當地勞力上昆侖山采挖玉石。
民國初年,於闐縣深山產玉處已有齊家礦坑、楊家礦坑等,商人從中大獲其利,而新疆第壹代采玉礦工也由此產生
。
從殷商時期開始,和田玉就進入了中原。
和田玉從新疆經過甘肅、陜西或山西才能運抵河南,路途漫長,彌足珍貴。
傳說在2900年前,周天子穆王乘八駿大輦,出玉門登昆侖,受到西王母的熱烈歡迎,曾載玉萬只而歸。
傳說歸傳說,和田玉的確是在周朝成為政治生活的壹部分,不論祭祀、禮儀,還是朝見皇帝,都有壹套完整的規定,國家生活重禮崇樂的玉文化傳統基本定型。
漢朝張騫通西域後,和田玉大量進入中原,成為中國玉文化的主導材料,成為壹種價值的象征
。
1、和田玉以溫潤或油性為第壹特征,這樣就區別開來是不是新疆和田玉。
其他的玉溫潤和油性都不能與新疆和田玉相比。
2、和田玉顏色為:白、糖白、青白、黃、糖、碧、青、墨、煙青、翠青、青花。
我們知道新疆自治區和田玉在清代以前多以黃玉、白玉為主。
其中黃玉非常的漂亮。
其實不亞於羊脂玉,我們應該給以黃玉正身。
3、和田料分為:籽料、山流水、戈壁料、山料。
4、和田玉已不再具有產地意義,成為了商品名。
無論哪裏出產的軟玉,都統壹使用和田玉這個名稱。
如:青海產的就稱為青海料,俄羅斯出產的就稱為俄羅斯料,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就稱為和田料,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