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理論要想流行,就必須以符合人們心態的方式出現,要想復興,就必須以符合人們心態的方式復興。
與舊社會的人相比,現代社會的人的心態真的改變了嗎?也許可以這麽說,但是人心的基礎並沒有根本改變。比如舊時代人們心中的醜與美,在現代人身上依然出現。如果人心的根基變了,如何從古代認識今天?
換句話說,國學的根基並沒有喪失,這也使得國學復興成為可能。
但問題是如何復興它。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參考佛家的說法。根據佛家預言,現代社會,佛教將開始衰落,妖魔橫行。原因是這期間佛教沒有執照。所謂的說法,就是佛經還在流傳,但是沒有應該為佛教作證的人,所以人們才會產生懷疑。
就國學而言,在現代社會,人們會因為文字多但證據少而慢慢忽略它。所以,為了復興國學,筆者認為應該讓國學深入社會,讓國學在社會生活中得到證明,讓人們正視國學的能量。
就具體操作而言,在復興國學之前,有誌向的人要擺正心態。國學不是壹個學派的研究,也不能用壹百個學派中的任何壹個來代表。國學是百家之學,是古往今來所有先賢智慧的總和。所以,在復興國學之前,有誌氣的人應該拋棄學派之爭,以海納百川的心態整合百家學說。
其次,針對現代人的浮躁心理,在復興的道路上要註意先易後難,在整合國學時要註意從虛取實。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壹開始就輕松嘗試國學的好處,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國學的興趣。
再者,針對現代社會的現實,在復興國學的過程中,要註重國學的實用性。正如《大秦帝國》中應曲良所說,誰能振興秦朝,誰就可以用。對於現代人來說,因為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說學國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於加強自己。所以有誌向的人要註意國學的實用性,廣大群眾有興趣才有真正的復興。
最後,要註意國學傳統與現代科學的結合,如在管理中加入儒家仁義作為管理人的方式,以法家、官僚的思想作為監察制度的思想來源,以縱橫家的理論作為談判桌上的利劍。
只有在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的特點以及現代科學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復興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