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燈塔(全稱燃燈佛舍利塔,又有俗稱通州塔)位於北京市通州區城西北京杭運河源頭岸邊。
燃燈佛舍利塔是古通州八景之壹,位於通州區北端運河西岸,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也是通州的象征。塔***八角十三層,高約49米,塔基須彌座呈蓮花形,塔內原有壹尊燃燈佛石像。
塔原高48米,基圍44米,磚木結構,密檐實心,八角形十三層,須彌座,雙束腰,各面均嵌磚雕,塔身各角雕有佛像104尊,每椽懸風鐸(銅鈴)壹枚,***2248枚,每枚外壁刻有善男信女的姓名。在十三層正南壹面鬥拱間有壹塊磚制詩碑由修塔僧撰刻七律壹首。
塔頂自生榆樹壹株,樹幹直徑17厘米,高3.7米,樹齡200余年,塔頂長樹實為罕見。現該樹已移植到塔下葫蘆湖畔。
燃燈佛舍利塔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其建築結構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人稱古塔淩雲。相傳燃燈佛舍利塔是為了珍藏燃燈佛的舍利而建的,塔內供奉著燃燈佛祖的遺骨,並珍藏有佛祖舍利子。
據載,塔始建於北周,後歷代多有維修。燃燈塔為磚木結構,密檐實心,八角形十三層,略有收分,是須彌座,雙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磚雕,下腰置二龍戲珠,上腰設三壺門,內鑲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頂盔。
又因塔距潞河數百米,影垂映河中,乾隆曾謂之“郡城塔景落波尖”。古籍記載它是遼代的遺物,但在1987年的修建中發現了新的證據。
在第13層的竈門磚刻上,有古詩壹首:“巍巍古塔鎮潞陵,時賴周唐人建立”等句,專家確認為北周的建築,1979年它已經成為北京市的文保單位。這座古塔有懸鈴2248枚,塔懸銅鈴之多為世界之最。
尤其的古塔的倩影垂映在200米外的大運河上,雲飛水流,綠樹環擁,美不勝收,為古代文人墨客來到通州吟詩舞墨之處,留下美好傳說無數。塔身13層橫出壹株榆樹,想必是小鳥銜來種子,在淩雲處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為保護古塔,將榆樹遷居塔下公園,如今枝繁葉茂,甚為壯觀,被通州人視為自己的精神象征。 傳說很久以前,通州城北的潞河住著壹條白色的孽龍。
每年春天它把河水全部喝幹,使兩岸莊稼幹枯而死,夏天它又把滿肚子的壞水吐出來,造成洪水泛濫成災,淹沒整個村莊和農田。為了與白龍鬥爭,百姓們春天掘井,夏天築堤。
而白龍以沙填井,以更加肆虐的洪水沖垮堤岸。但百姓們不屈不撓,掘井築堤不止,同白龍進行著殊死搏鬥,保衛家園。
最後終於感動了玉皇大帝,派天神下凡為百姓建了這座寶塔,以燃燈佛的神威將白龍鎮於塔下。燃燈佛還派來兩個光明的使者——塔鷹和金雞鎮守寶塔。
後來塔鷹被佛招回西天,金雞戀戀不舍。分別時金雞憂傷地對塔鷹說:“妳走後,我將形只影單,連給我遮陽光的都沒有了。”
塔鷹聞聽此言,就銜來壹枚榆錢。不久古塔上就長出了壹棵神奇的塔榆。
唐山大地震後,寶塔受到了影響,政府出資修繕時,將塔上這棵塔榆移種在寶塔東邊平地上。現今此樹枝葉茂盛,造型美觀,引來眾多遊人駐足欣賞。
據縣誌載,此塔始建於北周,唐、元、明諸代曾予以維修。磚木結構,密檐實心,八角形13層,略有收分。
原高48米,圍44米,須彌座,雙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磚雕,下腰置二龍戲珠,上腰設三壺門,內鑲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頂盔。此塔距潞河數百米,然其影垂映河中,故乾隆帝有“郡城塔景落波尖”詩句。
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其身傾圮,發現壹顆佛牙與數百粒舍利;1900年,八國聯軍占據通州,對塔進行破壞;1976年唐山地震受損。1985年9月重修,塔剎增高5米,添相輪二、圓光壹、仰月壹、寶珠四,添設避雷針,重修塔頂蓮花座及各層塔檐,補鑄銅鈴,按原色油飾。
關於燃燈塔有很多很多的傳說,其中之壹就是舍利子放在了哪壹層?這壹直是個謎。清康熙18年,通州地區發生了七八級的大地震,燃燈塔塔身也轟然倒地。
據縣誌記載,當時很多人都看到塔裏藏著的十幾顆舍利子和壹顆佛牙。後來重建時,舍利子和佛牙又被重新放置於塔身的“天宮”內。
“天宮到底在塔的哪壹層卻沒有記載,裏面到底有沒有舍利子和佛牙也不清楚。”據有關專家說,上世紀80年代,政府對塔進行了修繕。
“當時只修了第13層,現在只能肯定天宮不在第13層裏。”。
據《燕山記遊》載“盤山異記”:“每逢除夕佛燈出通州塔上,數千百光遠繞盤山諸寺,至定光佛塔而止,或雲塔中舍利光也”。另據《州誌》載:“盤山佛光人皆見之,每除夕,山之雲罩寺定光佛舍利塔與薊州獨樂寺觀音閣,通州孤山寶塔皆有燈出,相往來,漏盡各返原處。”
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通州,對塔進行破壞。壹九七六年唐山地震,波及通州,塔基蓮花震毀,塔身多處裂紋,壹九八五年重修,增添相輪二,圓光壹,仰月壹,玉珠四,設避雷針,重修蓮花座,補鑄銅鈴,原色油新,塔榆移植平地。
昔日入雲寶塔,通州標識,今天以被高樓大廈所包圍,運處以難睹風彩,但是,由浮橋方向沿濱河北路南來,向西南望,尚可見昔日巍然寶塔依然矗立,可見塔基地勢之高。 燃燈塔的傳說故事多於任何建築,都與通州有關,還有傳說:塔下通海,鐵鏈鎖著兩條鮎魚精,因其經常興風作浪,無人能夠鎮壓,便請來清朝協辦大學士紀曉嵐,將魚親自鎖住,從此風平浪靜,再無水患。
當妳。
2.泛海懷通州 詩句翻譯 謝謝泛海懷通州
[宋]文天祥
江波無奈暮雲陰,壹片朝宗只此心。
今日海頭覓船去,始知百煉是精金。
通州,指今天的南通。文天祥在通州,曾籌劃準備恢復大計。
首句寫景。波濤浩渺,暮色蒼茫,反襯出艱難困苦,九死壹生的回味,為第二句“壹片朝宗只此心”作了最好的鋪墊。三四兩句寫此番覓船回去,絕非茍且偷生,而是要重振山河,恢復祖業。要知道,只有經歷種種磨難才能煉出真金啊!
詩雖短,字裏行間透露出詩人百折不撓的堅定信念和臨危不懼的堅強意誌。
3.描寫紀曉嵐的詩句紀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曉嵐,壹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禦賜碑文),故卒後謚號文達,鄉裏世稱文達公。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為紀曉嵐。清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政治人物,直隸獻縣(今中國河北獻縣)人。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代表作品《閱微草堂筆記》。
1、為紀念初戀情人文鸞而題秋海棠詩:憔悴幽花劇可憐,斜陽院落晚秋天;詞人老大風情減,猶對殘花壹悵然.
2、紀曉嵐小妾明王幹(二字組合)曾有“花影”詩壹首:絳桃映月數枝斜,影落窗紗透帳紗;三處婆娑花壹樣,只憐兩處是空花.
3、七絕:山色空濛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斜陽流水推篷望,處處隨人欲上船.
4、萬裏長空壹鶴飛,朱砂為頂雪為衣;只因覓食歸來晚,誤入羲之洗硯池.
5、七絕:白草粘天野獸肥,彎弧愛爾馬如飛;何當快飲黃羊血,壹上天山雪打圍.
6、明王幹絕命詩:三十年來夢壹場,遺容手付汝收藏;他時話我生平事,記取蘇州沈五娘.
7、懷念明王幹詩:其壹:幾分相似幾分非,可是香魂月下歸;春夢無痕時壹瞥,最關情處在依稀.其二:到死春蠶尚有絲,離魂倩女不須疑;壹聲驚破梨花夢,卻記銅瓶墮地時.
五十以後,領修秘籍,復折而講考證”( 《姑妄聽之》 自序),加之治學刻苦,博聞強記,故貫徹儒籍,旁通百家。其學術,“主要在辨漢宋儒學之是非,析文流派之正偽”(紀維九《紀曉嵐》 ),主持風會,為世所宗,實處於當時文壇領袖地位。紀曉嵐為文,風格主張質樸簡淡,自然妙遠;內容上主張不夾雜私怨,不乖於風教。看得出,他很重視文學作品的藝術效果。除開其階級局限外,其在文風、文德上的主張,今天仍不失其借鑒價值。紀曉嵐以才名世,號稱“河間才子”。但壹生精力,悉付《四庫全書》。又兼人已言之,己不欲言,故其卒後,只有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和壹部《紀文達公遺集》傳世。 《閱微草堂筆記》***五種,二十四卷,其中包括《灤陽消夏錄》六卷, 《如是我聞》四卷, 《槐西雜誌》四卷, 《姑妄聽之》四卷, 《灤陽續錄》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陸續寫成。嘉慶五年(1800),由其門人盛時彥合刊印行。本書內容豐富,醫蔔星相,三教九流,無不涉及,知識性很強,語言質樸淡雅,風格亦莊亦諧,讀來饒有興味。內容上不僅有宣傳因果報應等深刻的壹面,而且在不少篇章,尖銳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揭穿了道學家的虛偽面目,對人民的悲慘遭遇寄予同情,對人民的勤勞智慧予以贊美,對當時社會上習以為常的許多不情之論,大膽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所以其可以說是壹部有很高思想價值和學術價值的書籍。當時每脫壹稿,即在社會上廣為傳抄,同曹雪芹之《紅樓夢》、蒲松齡之《聊齋誌異》並行海內,經久不衰,至今仍擁有廣大讀者。魯迅先生對紀曉嵐筆記小說的藝術風格,給予很高的評價,稱其“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 《中國小說史略》)。其《紀文達公遺集》 ,是紀曉嵐的壹部詩文總集,包括詩、文各十六卷,為人作的墓誌銘、碑文、祭文、序跋、書後等,都在其中。此外還包括應子孫科舉之需的館課詩《我法集》,總之多系應酬之作。另外,二十歲以前,在京治考證之學,遍讀史籍,舉其扼要,尚著有《史通削繁》多卷,為學者掌握和熟悉中國史典提供了方便。
除此這外還撰寫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三十二卷《紀文達公遺集》(上十六卷文章,十十六卷詩賦)、十卷《評文心雕龍》、六十三卷《歷代職官表》、四卷《史通削繁》三十六卷《河源紀略》、《鏡煙堂十種》《畿輔通誌》、《沈氏四聲考》二鄭、《唐人詩律說》壹冊、《才調集》、《瀛奎律髓》評、《李義山詩》、《陳後山集鈔》二十壹卷、《張為主客圖》、《史氏風雅遺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紀氏家譜》等。他還參與編選、評點其它壹些書籍,也參與了另外壹些官書的纂修。
紀曉嵐壹生才華和學術成就十分突出,多姿多彩。他曾給自己寫過壹首詞,其中兩句:“浮沈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不老泉”,就是他壹生真實的寫照。紀曉嵐不僅在清代被公認為文壇泰鬥,學界領袖,壹代文學宗師,就是在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壹位少見的文化巨人。
4.描寫通州的詩句水調歌頭 和鄭彥章韻 作者:元 許有壬
春來久無雨,都作艷陽天。天公素念民事,其忍穢良田。鞭起九淵濃睡,散作兩間膏澤,生意發天然。聽得老農語,大有是今年。玉堂深,金闕近,亂雲煙。乾坤放眼無際,何物不鮮妍。休把聖功收斂,要使人心滿慰,萬事此為先。我老歸農好,宜買潞河船。
奉和聖制途次舊居應制 作者:蘇颋
潞國臨淄邸,天王別駕輿。出潛離隱際,小往大來初。
東陸行春典,南陽即舊居。約川星罕駐,扶道日旗舒。
雲覆連行在,風回助掃除。木行城邑望,臯落土田疏。
昔試邦興後,今過俗徯予。示威寧校獵,崇讓不陳魚。
府吏趨宸扆,鄉耆捧帝車。帳傾三飲處,閑整六飛餘。
盛業銘汾鼎,昌期應洛書。願陪歌賦末,留比蜀相如。
5.求《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裏,涉及的乾隆、劉墉、紀昀只略記得壹二,先獻給妳.
劉墉
壹
聞道巴山裏,春船正好行。
都將百年興,壹望九江城。
二
漫道春來好,狂風大放顛。
吹花隨水去,翻卻釣魚船。
紀昀
壹
四萬裏皇圖,伊古以來,從無壹朝壹統四萬裏
五十年聖壽,自前茲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二
壹船壹漿壹漁舟,壹個漁翁壹釣鉤,
壹俯壹仰壹頓笑,壹江明月壹江秋。
乾隆
壹
壹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壹片, 飛入草叢均不見.
二
夕陽西下春雲布,霏霏細雨迷蹊路。中流雙槳蕩歸舟,十裏橫煙暗村樹。岸柳冥蒙待暮鴉,寥天低黯催孤騖。咫尺玻璃太液池,幻作寒江煙雨渡。
6.燃燈塔的歷史和傳說燃燈塔(全稱燃燈佛舍利塔,又有俗稱通州塔)位於北京市通州區,北運河源頭岸邊。
燃燈佛舍利塔是古通州八景之壹,位於通州區北端運河西岸,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也是通州的象征。塔***八角十三層,高約49米,塔基須彌座呈蓮花形,塔內原有壹尊燃燈佛石像。
塔原高48米,基圍44米,磚木結構,密檐實心,八角形十三層,須彌座,雙束腰,各面均嵌磚雕,塔身各角雕有佛像104尊,每椽懸風鐸(銅鈴)壹枚,***2248枚,每枚外壁刻有善男信女的姓名。在十三層正南壹面鬥拱間有壹塊磚制詩碑由修塔僧撰刻七律壹首。
塔頂自生榆樹壹株,樹幹直徑17厘米,高3.7米,樹齡200余年,塔頂長樹實為罕見。現該樹已移植到塔下葫蘆湖畔。
燃燈佛舍利塔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其建築結構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人稱古塔淩雲。相傳燃燈佛舍利塔是為了珍藏燃燈佛的舍利而建的,塔內供奉著燃燈佛祖的遺骨,並珍藏有佛祖舍利子。
據載,塔始建於北周,後歷代多有維修。燃燈塔為磚木結構,密檐實心,八角形十三層,略有收分,是須彌座,雙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磚雕,下腰置二龍戲珠,上腰設三壺門,內鑲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頂盔。
又因塔距潞河數百米,影垂映河中,乾隆曾謂之“郡城塔景落波尖”。古籍記載它是遼代的遺物,但在1987年的修建中發現了新的證據。
在第13層的竈門磚刻上,有古詩壹首:“巍巍古塔鎮潞陵,時賴周唐人建立”等句,專家確認為北周的建築,1979年它已經成為北京市的文保單位。這座古塔有懸鈴2248枚,塔懸銅鈴之多為世界之最。
尤其的古塔的倩影垂映在200米外的大運河上,雲飛水流,綠樹環擁,美不勝收,為古代文人墨客來到通州吟詩舞墨之處,留下美好傳說無數。塔身13層橫出壹株榆樹,想必是小鳥銜來種子,在淩雲處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為保護古塔,將榆樹遷居塔下公園,如今枝繁葉茂,甚為壯觀,被通州人視為自己的精神象征。傳說很久以前,通州城北的潞河住著壹條白色的孽龍。
每年春天它把河水全部喝幹,使兩岸莊稼幹枯而死,夏天它又把滿肚子的壞水吐出來,造成洪水泛濫成災,淹沒整個村莊和農田。為了與白龍鬥爭,百姓們春天掘井,夏天築堤。
而白龍以沙填井,以更加肆虐的洪水沖垮堤岸。但百姓們不屈不撓,掘井築堤不止,同白龍進行著殊死搏鬥,保衛家園。
最後終於感動了玉皇大帝,派天神下凡為百姓建了這座寶塔,以燃燈佛的神威將白龍鎮於塔下。燃燈佛還派來兩個光明的使者——塔鷹和金雞鎮守寶塔。
後來塔鷹被佛招回西天,金雞戀戀不舍。分別時金雞憂傷地對塔鷹說:“妳走後,我將形只影單,連給我遮陽光的都沒有了。”
塔鷹聞聽此言,就銜來壹枚榆錢。不久古塔上就長出了壹棵神奇的塔榆。
唐山大地震後,寶塔受到了影響,政府出資修繕時,將塔上這棵塔榆移種在寶塔東邊平地上。現今此樹枝葉茂盛,造型美觀,引來眾多遊人駐足欣賞。
據縣誌載,此塔始建於北周,唐、元、明諸代曾予以維修。磚木結構,密檐實心,八角形13層,略有收分。
原高48米,圍44米,須彌座,雙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磚雕,下腰置二龍戲珠,上腰設三壺門,內鑲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頂盔。此塔距潞河數百米,然其影垂映河中,故乾隆帝有“郡城塔景落波尖”詩句。
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其身傾圮,發現壹顆佛牙與數百粒舍利;1900年,八國聯軍占據通州,對塔進行破壞;1976年唐山地震受損。1985年9月重修,塔剎增高5米,添相輪二、圓光壹、仰月壹、寶珠四,添設避雷針,重修塔頂蓮花座及各層塔檐,補鑄銅鈴,按原色油飾。
關於燃燈塔有很多很多的傳說,其中之壹就是舍利子放在了哪壹層?這壹直是個謎。清康熙18年,通州地區發生了七八級的大地震,燃燈塔塔身也轟然倒地。
據縣誌記載,當時很多人都看到塔裏藏著的十幾顆舍利子和壹顆佛牙。後來重建時,舍利子和佛牙又被重新放置於塔身的“天宮”內。
“天宮到底在塔的哪壹層卻沒有記載,裏面到底有沒有舍利子和佛牙也不清楚。”據有關專家說,上世紀80年代,政府對塔進行了修繕。
“當時只修了第13層,現在只能肯定天宮不在第13層裏。”。
據《燕山記遊》載“盤山異記”:“每逢除夕佛燈出通州塔上,數千百光遠繞盤山諸寺,至定光佛塔而止,或雲塔中舍利光也”。另據《州誌》載:“盤山佛光人皆見之,每除夕,山之雲罩寺定光佛舍利塔與薊州獨樂寺觀音閣,通州孤山寶塔皆有燈出,相往來,漏盡各返原處。”
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通州,對塔進行破壞。壹九七六年唐山地震,波及通州,塔基蓮花震毀,塔身多處裂紋,壹九八五年重修,增添相輪二,圓光壹,仰月壹,玉珠四,設避雷針,重修蓮花座,補鑄銅鈴,原色油新,塔榆移植平地。
昔日入雲寶塔,通州標識,今天以被高樓大廈所包圍,運處以難睹風彩,但是,由浮橋方向沿濱河北路南來,向西南望,尚可見昔日巍然寶塔依然矗立,可見塔基地勢之高。燃燈塔的傳說故事多於任何建築,都與通州有關,還有傳說:塔下通海,鐵鏈鎖著兩條鮎魚精,因其經常興風作浪,無人能夠鎮壓,便請來清朝協辦大學士紀曉嵐,將魚親自鎖住,從此風平浪靜,再無水患。
當妳走近塔身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