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熊侶,楚穆王之子。
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居於王位。
楚莊王熊侶在前人的基礎上,領導楚國當上了春秋五霸之壹的霸主。
楚威王:羋姓,原名熊商,楚宣王之子。
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打敗越王無疆,盡取吳地,在長江邊在石頭山(今清涼山)上建立金陵邑(南京城)。
威王十年而卒,子楚懷王繼位。
伍子胥:(前559~前484)。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
名員(音雲,yun第二聲),字子胥。
春秋末期楚國大夫伍奢之次子,先祖原姓乾,名荒,因有功於周,被賜封為伍哲功,其子孫遂以伍為姓。
春秋時楚國人。
岑參:(約715~770)唐代詩人。
荊州人。
岑羲之侄。
少年孤貧,刻苦讀書。
天寶三年(744)進士,始任右內率府兵曹參軍。
陸遊稱譽其為"太白、子美之後壹人而已"。
傳世作品有後人所輯《岑嘉州詩集》8卷。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
荊州人。
少年舉進士落第,遊名都山川。
後中進士。
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
張居正:於嘉靖四年(1525)出生在荊州城東門外的草市,明朝內閣首輔,字叔大,號太嶽,少名白圭。
參加郡試時,大司徒李士翔替他更名為居正。
他厲行改革,於萬歷元年(1573(提出“考成法”,整頓吏治,裁減冗員,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以尊 *** ,課吏職、信賞罰、壹號令為主,雖萬裏之外,朝下而夕行”。
袁宗道:(1560~1600)明代文學家,“公安派”的發起者和領袖之壹,與弟宏道、中道並稱"三袁"。
字伯修,號玉蟠,又號石浦。
荊州公安人。
萬歷十四年(1586)禮部會試第壹,次年任翰林院編修,授庶吉士。
萬歷二十五年八月,以翰林院修撰充東宮講官,“雞鳴而入,寒暑不輟”。
萬歷二十八年秋,在北京“竟以憊極而卒”。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公安派”主帥,袁宗道二弟。
字中郎,號石公,又號六休。
荊州公安人。
生性直爽,喜遊山水。
他傳世的有詩歌1700多首,遊記、書劄、序跋、碑記、傳狀、日記、雜文等近600篇。
成就最大的是山水遊記,清新秀俊,自成壹家。
後人將其全部詩文編為《袁中郎全集》行世,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袁宏道集箋校》本。
袁中道:(1570~1626)明代文學家,“公安派”領袖之壹,袁宗道、袁宏道胞弟。
字小修。
荊州公安人。
16歲中秀才,以豪傑自命,性格豪爽,喜交遊,好讀老莊及佛家之書。
至萬歷三十壹年(1603(34歲時才考中舉人。
萬歷四十八年升南京吏部主事。
天啟四年(1624)升南京吏部郎中。
兩年後病逝於南京,終年57歲。
他的文學主張基本與兩胞兄相同,反對模擬剽竊,崇尚個性。
著作有《珂雪齋集》、《遊居柿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