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鐵刷湯簡介

鐵刷湯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鐵刷湯 2.1 處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鐵刷湯的用法用量 2.5 摘錄 3 《普濟方》卷壹六七引《衛生家寶》:鐵刷湯 3.1 處方 3.2 功能主治 3.3 鐵刷湯的用法用量 3.4 摘錄 4 《魏氏家藏方》卷二 4.1 方名 4.2 組成 4.3 主治 4.4 鐵刷湯的用法用量 5 《局方》卷十(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5.1 方名 5.2 組成 5.3 功效 5.4 主治 5.5 鐵刷湯的用法用量 5.6 制備方法 6 《普濟方》卷二○四 6.1 方名 6.2 組成 6.3 功效 6.4 主治 6.5 鐵刷湯的用法用量 6.6 制備方法 7 《局方》卷三(寶慶新增方) 7.1 方名 7.2 鐵刷湯的別名 7.3 組成 7.4 主治 7.5 鐵刷湯的用法用量 7.6 制備方法 7.7 附註 8 《聖濟總錄》卷十七 8.1 方名 8.2 組成 8.3 主治 8.4 鐵刷湯的用法用量 8.5 制備方法 9 《瑞竹堂方》卷二 9.1 方名 9.2 組成 9.3 主治 9.4 鐵刷湯的用法用量 9.5 制備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鐵刷湯 1 拼音

tiě shuā tāng

2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鐵刷湯 2.1 處方

良姜(油炒)六兩,茴香(炒)二兩,甘草(炙)八兩半,蒼術(米泔浸壹宿)八兩。

2.2 炮制

上為細末。

2.3 功能主治

治男子脾積心氣痛,婦人血氣刺痛,及治中酒惡心、壹切瘧、痢氣疾,腸風下血、臟毒,滑腸泄瀉。

2.4 鐵刷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姜三片,鹽壹撚、水壹盞,煎至七分,溫服,或熱酒調下亦得。

如脾寒,用酒壹盞煎,臨發時連進三服。

兼治四方之人不伏水土,小兒臟寒脫肛,並用姜三片,棗壹枚煎服。

冒暑伏熱,擦生姜冷水調下。

若行路早起,棗壹枚去核,包藥少許,同生姜三片嚼下。

能辟四時非節疫癘、痧瘴等疾。

2.5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3 《普濟方》卷壹六七引《衛生家寶》:鐵刷湯 3.1 處方

半夏12克 草豆蔻 丁香 幹姜(炮)訶子皮各0.9克 生姜30克

3.2 功能主治

溫中祛寒,化痰止嘔。治積寒痰飲,嘔吐不止,胸膈不快,飲食不下。

3.3 鐵刷湯的用法用量

上藥哎咀,用水750毫升,煎至450毫升,去滓,分三服。相繼不拘時候。

大吐不止,加附子9克,生姜15克。

3.4 摘錄

《普濟方》卷壹六七引《衛生家寶》

4 《魏氏家藏方》卷二 4.1 方名

鐵刷湯

4.2 組成

附子(炮,去皮臍)半兩,天南星(炮)半兩半夏(湯泡7次)半兩,木香2錢半(生)(1方無半夏、木香,有丁香1錢)。

4.3 主治

痰飲。

4.4 鐵刷湯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2盞,加生姜10大片,煎至7分,去滓,食後服。

5 《局方》卷十(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5.1 方名

鐵刷湯

5.2 組成

香附子6兩,桔梗1斤半,甘草1斤,幹姜半斤,肉桂(去粗皮)4兩,茴香半斤,良姜12兩,陳皮12兩。

5.3 功效

快氣。

5.4 主治

胃氣不和,心腹疼痛;飲酒過度,嘔噦惡心,脾痛翻胃;內感風冷,腸鳴泄瀉;婦人血氣刺痛。

5.5 鐵刷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入鹽少許,沸湯點下,不拘時候。

5.6 制備方法

除肉桂外,同炒,為細末。

6 《普濟方》卷二○四 6.1 方名

鐵刷湯

6.2 組成

半夏4兩,生姜4兩(與半夏同搗餅),訶子(炮,去核取肉)半兩,草豆蔻(去皮取仁)半兩,甘草半兩。

6.3 功效

益脾胃,化痰涎。

6.4 主治

胸膈滯氣,咽喉不利,不能下食。

6.5 鐵刷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盞,加生姜2片,鹽1撚,煎至7分,去滓熱服。

6.6 制備方法

上為末。

7 《局方》卷三(寶慶新增方) 7.1 方名

鐵刷湯

7.2 鐵刷湯的別名

鐵刷散

7.3 組成

良姜(油炒)6兩,茴香(炒)2兩,甘草(炙)8兩半,蒼術(米泔浸1宿)8兩。

7.4 主治

男子脾積心氣痛,婦人血氣刺痛,中酒惡心,壹切瘧痢氣疾,腸風下血臟毒,滑腸泄瀉,四方之人不伏水土;小兒臟寒脫肛,冒暑伏熱,四時非節疫癘,痧瘴。黃疸,面目遍身如金色。

7.5 鐵刷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加生姜3片,鹽1撚,水1盞,煎至7分,溫服,或熱酒調下亦得;如脾寒,用酒1盞煎,臨發時連進3服;四方之人不伏水土,小兒臟寒脫肛。並加生姜3片,大棗1枚,水煎服;冒暑伏熱,擦生姜冷水調下;行路早起,大棗1枚(去核),包藥少許,同生姜3片嚼下。

7.6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7.7 附註

鐵刷散(《景嶽全書》卷五十八)。

8 《聖濟總錄》卷十七 8.1 方名

鐵刷湯

8.2 組成

附子5枚(炮令微裂,地上以盞子覆冷,取去皮臍),半夏(湯洗7遍去滑,切,鼓炒)1兩,木香半兩。

8.3 主治

風痰,胃中有寒,嘔吐痰涎,胸滿氣逆。

8.4 鐵刷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以水1盞,加生姜1棗大(拍碎),大棗3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8.5 制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9 《瑞竹堂方》卷二 9.1 方名

鐵刷湯

9.2 組成

紫梢花(成塊帶蒂者佳)1兩,肉桂1兩,大丁香1兩,蛇床子1兩,吳茱萸1兩,山茱萸(去核)半兩,天仙子半兩,蘿蔔子半兩,川椒半兩,細辛半兩,狗脊半兩,地豆(大者,白眉者佳)半兩,芎藭半兩,甘松半兩,天雄1個,白檀2錢,槐角子2錢,白芷2錢,沈香2錢,蕓苔子2錢,葶藶子2錢,香附子2錢,芫花2錢,巴戟2錢,肉蓯蓉2錢,木香2錢。

9.3 主治

男子、婦人壹切陰寒失精色敗,腰胯疼痛,陰汗不止,腸風下血,痔漏;及婦人赤白帶下,產後血暈氣虛。

9.4 鐵刷湯的用法用量

用酸漿水1大碗,藥末5錢、鹽少許,同煎35沸,傾在盆內熏之,漸通手洗浴如火熱,婦人每日熏浴之。使敗精穢血如黑汁下。

9.5 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古籍中的鐵刷湯 《先哲醫話》:[卷下]福井楓亭

候,宜沈香降氣湯。若熱傳於大腸下血見前證者,宜鐵刷湯。若能食,下血不止者,宜赤小豆當歸散。若下利腹...

《醫學綱目》:[卷之六·陰陽臟腑部]治惡寒

、丁香。下焦寒,肉桂、附子、沈香。上焦(桂附丸鐵刷湯胡椒理中丸)中焦(二氣丹大建中湯)下焦(還少丹...

《普濟方》:[卷壹百四諸風門]風痰(附論)

玄胡索(七苗)青黛(二錢)上為細末。用壹匙新卻鐵刷湯(出聖濟總錄)治風痰。胃中有寒嘔吐痰涎。胸滿氣...

《普濟方》:[卷壹百七十積聚門]痞氣(附論)

烏(九錢)巴豆(壹兩五錢去油)白面(壹兩五錢)鐵刷湯治男子脾積氣痛。婦人血氣刺痛。及治中酒惡心。壹...

《普濟方》:[卷二百四膈噎門]膈氣痰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