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中的火泄簡介

古籍中的火泄簡介

火泄為病證名。因火熱之邪影響腸胃功能所致泄瀉。又稱火瀉、熱泄。見《證治匯補·泄瀉》:“火泄者,暴註下迫,焦黃穢臭。”《雜病源流犀燭·泄瀉源流》:“火泄,即熱泄,脈數實,腥痛腸鳴,口幹喜冷煩渴,小便赤澀,後重如滯,瀉水,痛壹陣,瀉壹陣,瀉後尚覺澀滯,仲景謂之協熱自利是也,宜黃芩芍藥湯。”參見熱瀉、火瀉:熱瀉為病證名。又稱熱泄、火瀉、火泄。因熱迫腸胃所致。癥見腸鳴腹痛,痛瀉陣作,瀉下多黃色稠黏,或註瀉如水,或米谷不化, *** 灼痛,後重不爽,口渴喜冷,小便赤澀,脈數。《丹溪心法·泄瀉》:“熱瀉,糞色赤黃, *** 焦痛,糞出谷道猶如湯燒,煩渴,小便不利。”治宜清熱瀉火,可用黃芩湯、柴葛芩連湯、加味四苓散、香連丸等方。氣虛有熱者,可用衛生湯。陰虛火動者,可用升陰丸。本病可見於細菌性食物中毒及腸炎、菌痢等疾病。火瀉為病證名。又稱熱瀉、火泄、協熱自利。《萬病回春·泄瀉》:“火瀉者,腹中痛壹陣瀉壹陣,後去如湯,後重如滯,瀉下赤色,小水短赤,煩渴脈數是也。”《醫學入門》卷五:“火瀉,實火口渴喜冷,痛壹陣,瀉壹陣, *** 焦痛,其來暴速稠黏,五苓散去桂加黃連、芍藥,或黃芩湯加木通、六壹散。”

詳見百科詞條:火泄 [ 最後修訂於2015/12/2 13:21:57 ***488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