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作為華夏子孫,必須要知道這七種重要文物分別有哪些?

作為華夏子孫,必須要知道這七種重要文物分別有哪些?

中華文明5000年,留下的文物可以說車載鬥量,可是講句實話,有很多的讀者卻對代表著歷史,代表著中華文明的文物不感興趣,為什麽呢,道理簡單不復雜,因為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這個事兒也可以理解。

但不管是喜歡不喜歡文物,做為華夏子孫,對老祖宗留下的七件寶貴“文物”,都應該了解壹下,因為這七件文物背後,承載著非常重要的、代表著本民族精神內涵的“七件”東西。

1、代表“仁”的《齊論語》

海昏侯墓自2011年發掘以來,***出土1萬余件(套)珍貴文物,在這些文物中,有壹個讓歷史學術界雀躍的新發現,那就是找到了《齊論語》竹簡。這部竹簡身上的內容,不僅可以考證現代《論語》版本流傳的謬誤,還可以補充現代《論語》版本的缺失,堪稱中國文化考古界的壹樁盛事。

2、代表“義”的結義柏

在洛陽關林,生有壹棵巨大的柏樹,這棵柏樹是壹棵三叉柏樹,在壹人多高的地方,分成了三枝,這三枝被譽為“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代表著劉備、關羽和張飛壹生壹世牢不可分的關系。

“義”始終是壹種令人敬仰的精神,故此,代表義的結義柏,名列國內的三大奇柏之壹,甚至可以說,遊覽關林,沒看到結義柏等於未到關林。

3、代表“禮”的後母戊青銅鼎

禮的觀念是什麽,有些縹緲,但古人卻非常睿智地實施了“藏禮於器”的主張,隨便舉壹個例子: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壹鼎,平民則不許(用鼎)就是將用鼎,納入了禮的範疇。

觀看威武龐大的後母戊青銅鼎,確實可以體會到禮法的森嚴,什麽事可以做,什麽事不可以做,答案只有壹個:越禮的事情不可為,不越禮的事情可為。

4、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薩

從壹般意義上講,文殊菩薩的佛像也可算文物,小編為了敘述方便,還是權且壹下吧,錯了也請菩薩勿怪。

文殊菩薩的頭上有五個發髻,分別代表五種智慧: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這五種智慧如果解釋,需要耗費很多的筆墨,讀者可以理解宇宙中所有的智慧就成。佛祖釋迦牟尼佛都是文殊菩薩的弟子,故此,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薩的佛像,壹定需要知道。

5、代表孝的刑渠哺父石雕

刑渠是壹個至孝之人,他父親到了老年,牙齒脫落,無法咀嚼進食,他就用口嚼碎了飯菜,然後嘴對嘴餵給自己的父親。

《刑渠哺父圖》畫像石是武梁祠中的壹件重要文物,在那副雕工簡約的畫像石上,我們看到刑渠跪在父親的左邊,正在專心給父親餵飯。石像雖然冰冷,但刑渠哺父代表的孝心,卻“熱辣辣”撲面而來。

6、代表忠的正氣硯

在古代有這樣壹幅對聯,壹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雨讀晴耕。自古以來,忠臣就是人們謳歌和敬仰的對象。

嶽飛曾經有壹塊端硯,有這樣的歷史記載:硯色紫,體方而長,背鐫“持堅、安白、不磷、不淄 ”八字,無款。嶽飛因為抗金而遇害,這塊硯臺被文天祥所得,文天祥在這塊石硯的背後,刻上了:硯雖非鐵磨難穿,心雖非石如其堅,守之弗失道自全。

文天祥矢誌抗元,以血衛道,與嶽飛壹樣,成就了諾大的名聲,壹方硯臺,兩位忠臣。可敬可嘆!

7、郁林太守陸績的廉石

東漢年間,陸績任郁林太守,他秉承為官壹任,造福壹方的理念,為官清廉,不貪不占,以至於任滿東歸,因為行囊中沒有“幹貨”船家竟無法載他(船輕不勝浪,船家怕出危險)陸績只得命人搬壹塊巨石上船,這才安全回到蘇州,後來,人們就給這塊石頭,起名為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