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晴壹日,耕田不費力的意思是立春這壹日是晴天,這壹年將風調雨順,農民不用費力耕作。
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意思是立春若是天氣好,整個春季天氣都不錯,陽光很燦爛。但若立春就陰雨綿綿的,那到清明前後,可能都是沒完沒了的陰雨天氣。
擴展資料:
立春不僅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壹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壹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壹。“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壹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壹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壹個傳統節日。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
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壹年的四季。立春到立夏前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為冬季。
其他諺語
立春壹年端,種地早盤算。
壹人心裏沒有計,三人肚裏唱本戲。
壹年之計在於春,壹生之計在於勤。
人勤地不懶,人懶地起堿。
人勤地不懶,秋後糧倉滿。
讀書不離案頭,種田不離田頭。
春爭日,夏爭時,壹年大事不宜遲。
船到不等客,季節不饒人。
人誤地壹天,地誤人壹年。
增產措施千萬條,不誤農時最重要。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
要想莊稼好,壹年四季早。
壹場春風對壹場秋雨。
行下春風望夏雨。
春寒夏悶多雨,秋冷冬幹多風。
春寒雨颼颼,夏寒雨斷流。
春寒有雨夏寒晴。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正月十五雪打燈,清明時節雨紛紛。
參考資料
網頁鏈接立春由來及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