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圖書六部分類法變為四部分類法的原因

圖書六部分類法變為四部分類法的原因

春秋時期,孔夫子整理文獻,將其編為《六藝》:詩、書、易、禮、樂、春秋,即每類各有其書。而後西漢劉向父子編就《七略》,***分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七大部分,其中輯略實為總序,故可以暫稱六分法。但是,文學、

歷史、佛經、陰陽家、五行家的文獻增多,這種分類方法已無法滿足分類需要。晉武帝時,秘書監荀勖與中書令張華整理書籍,又得汲冢竹書,便仿依《魏中經

薄》,編成《中經新薄》。該分類法改變了原先的體制,將書分為甲乙丙丁四部。在唐初官修的《隋書·經籍誌》中,首次以經史子集四部命名分類,正式確立了四

分法在古代目錄學中的地位。最後在清朝編輯我國古代最大壹部叢書《四庫全書》時,將編輯過程中撰寫古籍提要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匯編成《四庫全書總目提

要》。這便是經史子集分類法的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