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瑄,字漢奉,號昨非庵居士,閩縣(今福州)下渡人。自幼天資聰慧,讀書過目不忘。祖父鄭日休,明嘉靖年間舉人,官教諭。父鄭元勛,縣秀才。祖父、父親都遊學北京,教授學生數百人,鄭瑄因而遍交海內名士。考中明天啟四年(1624年)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升渡支使,主管倉庫和錢糧簿書等。後出任浙江嘉興府知府,重視教育,興修水利,深受百姓愛戴。數年後,任應天(今南京)巡撫,他為官清廉,壹芥不取,生活清苦,妻子穿戴仍荊釵布裙。他說:“余為三品堂卿,幾六年矣,萱帷布衾,制自微時。間欲更葺,亦不易措。”當時北方發生饑荒,流民紛紛逃難到南京,但南京百姓賦役繁重,民不聊天,有武生李琎,建議搜刮江南富裕人家財力以充軍餉,受到錢士升的極力反對。鄭瑄當即引退回鄉。
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建立隆武小朝廷,授鄭瑄為工部尚書加太子太保,鄭瑄與大學士黃道周、巡撫張肯堂同心輔政,而當時武將專橫跋扈,朝廷命令不能傳達幾州,隆武二年(1646年)朱聿鍵兵敗被殺,鄭瑄郁郁不得誌,不久死於家中。後祀於嘉興六賢祠。
鄭瑄喜讀書又精通文學,與學者倪元璐、徐石麟“以文章相引重”。鄭瑄著有《撫吳疏草》四卷不傳於世。又著有《昨非庵日纂》二十卷,“昨非庵”是鄭瑄官署中的書室,鄭瑄《自序》說:“使余而知昨之非也”。時時警示自己。此書是他的讀書筆記,從歷代正史、詩文集、野史、雜記等書中分門別類采集而成的,“此書皆記古人格言懿行”。他說:“茲編事不炫奇僻,語不求綺奧,取其有關世教、倫常、修德、釋回,足當迷津壹筏者。”希望能教化世人,為人們作壹行動指南,此書剛刻板問世,立即引起朝野的關註,有人把它比作西漢劉向的《說苑》。不久,此書傳入日本,受到歡迎,四百年來壹直轟動日本商界。此書為明刻本、石印本,近年都有影印本。199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又有“文白對照全譯”本上下兩冊,極便於讀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