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生活
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現以農耕為主。蒙古族善於歌舞,民歌分長短調兩種。主要樂器是馬頭琴。喜愛摔跤運動。蒙古包和勒勒車是他們遊牧生活的伴侶。
2、語言文字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科爾沁四種方言。現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14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為至今通用範化的蒙古文。
雲南的蒙古族會彜語和漢語,其蒙古語與北方的蒙古語大致可相通。 用蒙古語言文字的新聞出版、廣播、戲劇、電影事業也有了相當的發展。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壹;《飲膳正要》被列為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重要醫學發明。
3、蒙古族的起源
據《史記》記載,蒙古部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乞顏兩個氏族,他們被其他突厥部落打敗後只剩下兩男兩女,他們逃到了額爾古涅昆(額爾古納河畔山嶺)壹帶居住下來,公元8世紀,由於人口的不斷增長,不得不外遷徙,這時已分出了70個分支了,這70個分支被稱為“叠兒勒勤蒙古”。
《蒙古秘史》和《舊唐書》記載:蒼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們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間。然後***同渡過騰汲思,在斡難河源頭、不兒罕山前開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
這裏所說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其實,蒼狼和白鹿在蒙古語中分別讀為:勃兒帖赤那和豁埃馬蘭勒,只是漢譯為蒼狼和白鹿。
4、文獻資料
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的問題上,現代、當代多數學者認為蒙古族出自東胡。東胡,是包括同壹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號的大小部落的總稱。
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在匈奴東,故曰東胡。”公元前5至前3世紀,東胡各部還處於原始氏族社會發展階段,各部落過著“俗隨水草,居無常處”的生活。 4世紀中葉,鮮卑人的壹支,自號“契丹”,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壹帶。
居於興安嶺以西(今呼倫貝爾地區)的鮮卑人的壹支,稱為“室韋”。室韋,始見於《魏書》,作失韋。室韋與契丹同出壹源,以興安嶺為界,“南者為契丹,在北者號為室韋”(《北史》卷94《室韋傳》)。
6世紀以後,室韋人分為南室韋、北室韋、缽室韋、深末恒室韋、大室韋等5部,各部又分為若幹分支。
擴展資料
宗教信仰
薩滿教是蒙古人古老的原始宗教。薩滿教崇拜多種自然神靈和祖先神靈。成吉思汗信奉薩滿教,崇拜騰格裏汗“長生天帝”。直到元時期,薩滿教都在蒙古社會占統治地位,在蒙古皇族、王公貴族和民間中仍有重要影響。
皇室祭祖、祭太廟、皇帝駕幸上都時,都由薩滿主持祭祀。成吉思汗和他的繼承者對各種宗教采取了兼容並蓄的政策。流行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薩滿教等。
蒙哥汗時期,蒙哥汗和皇族除信奉薩滿教外,也奉養伊斯蘭教徒、基督教徒、道教弟子和佛教僧侶,並親自參加各種宗教儀式。元朝時也采取同樣的政策。元朝時期伊斯蘭教徒的建寺活動遍及各地,基督教也受到重視和保護。
國師八思巴曾向忽必烈及其王後、王子等多人灌頂。佛教取代了薩滿教在宮廷裏的地位。但佛教的影響僅限於蒙古上層統治階級,蒙古人大多信奉的仍然是薩滿教。
16世紀下半葉,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阿拉坦汗迎進了宗喀巴的藏傳佛教格魯派。1578年俺答汗和達賴三世索南嘉措在青海仰華寺會面,召開法會,在法會上索南嘉措被俺答汗封為“聖識壹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達賴喇嘛稱號由此產生。
此後,在明、清兩朝的支持和提倡下,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興盛起來。但薩滿教在東部地區以祭祀、占蔔、治病的活動形式不同程度地保存了下來。
在清政府倡導下,整個蒙古地區大造寺院,雕刻佛像,繪制壁畫,鑄造神像以及各種金屬工藝隨之發展起來,喇嘛教在蒙古地區成了麻痹蒙古人民的工具。
百度百科-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