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脈絡,特色,以及中國古代數學衰退的原因

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脈絡,特色,以及中國古代數學衰退的原因

(壹)中國古代數學教育發展的基本脈絡

古代中國是世界上進行數學教育最早的國家之壹:我國從原始公社制末期到奴隸制社會初期,已經逐歲建立起專門的教育機構——學校。據古籍記載和殷墟甲骨文考證,商朝已有較完備的學校教育。而西周已註重數學教育,數學已成為“國子”的必修課程之壹。相傳周公制禮(相當於現在的憲法)《周官、保氏(負責教育的官員)》上說:“救國子以六藝,壹曰禮,二曰樂,三曰射,四曰禦,五曰書,六曰數”。到了隋唐王朝,數學教育又有了新的進步。 唐初國子監內沒有設立“算學”,656年(顯慶元年)始添設算學館, 李淳風作為唐高宗朝官太史令,受詔與國子監算學博士粱述、太學助教王真儒等校註和編定《周髀》、《九章》等十部算經,作為全國通用的數學教科書。當然,算學博士的官階是從九品下(官階中最低的壹級)。算學學生學習“十部算經”年數過多,教學效率不高。

宋元時代的朱世傑堪稱中世紀世界最偉大的數學家。他曾周遊五湖四海20多年,長期靠教授數學為業。他的《算學啟蒙》(1299年)和《四元玉鑒》(1303年)是我國古代數學發展史的重要裏程碑。1487年開始,明清推行八股文科舉考試制度,這對數學教育起了很壞的作用,也是使中國本土數學高呼向低潮的重要原因之壹。

(二)中國古代數學教育方面特色

第壹個特色是數學教育始終置於政府的控制之下,遠在周代,數學就作為“六藝”之壹,列入貴族子弟教育的內容。唐代中期以後,“十部算經”由國家頒布用於國子監,並作為科舉考試所依據的經典。數學典籍的編纂、增修和註釋壹般是在政府官員的主持下進行的。這種實施數學教育的做法,在世界史上是少見的,這無疑對社會進步和科學技術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第二個特色是帶有技術教育的性質,官辦數學教育的目的是為政府培養專業計算人員。

中國古代數學衰退的原因:

中國古代數學本身存在缺陷,主要有3點:

1?理論與應用的錯位;

2. 符號的缺失導致和現代數學向背;

3?中國古代數學特色存在弊端;

除了數學本身的缺陷外,中國古代的傳統思想文化和反動的封建專制制度是導致數學科學衰落的另壹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