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之-武術長器械-叉
叉是中國武術長器械的壹種,屬十八般兵器之列。有說漢時蠻人以叉為利器,即說叉創自南蠻;也有說叉是古時候用於獵獸之器,即說叉創於獵戶。至於哪個是真的,無從考核。不過,據古籍記載,叉確是壹種生產工具,遠古人們打獵捕魚,大多用叉。《水滸》中解珍、解寶打虎時用的就是鋼叉。
叉由叉尖和叉巴兩部分組成。叉尖為鋼制,有三股叉,中股直而尖,兩側股由中股底端弧形向前,後粗前尖。通體為圓形或扁平形。叉把木制或鐵直,粗可盈把。叉的主要擊法有轉、滾、搗、搓、刺、截、攔、橫、拍等。
叉按形狀可分為:牛角叉(俗稱虎叉)、三須叉、三角叉、龍須叉(俗稱兩股叉)等。叉長約五六尺,在叉座間鑲有鐵片或系有彩綢之類。頂端有二股叉的為“牛角叉”,頂圖片端有三股叉的為“三頭叉”,又名“三角叉”。柄長7~8尺,重約5斤。三股叉中鋒挺出3~4寸,叉的尾端有瓜錘。
早在遠古時代就有捕魚的“飛叉”。而後面的飛叉表演,技巧性很高,表演時不能用手握叉,任憑它在臂、腿、背上轉圈翻滾,這就需要運用肌肉的緊張或松弛和用力的大小,來調整飛叉的重心和速度,控制飛叉的起、落、轉、合。還可以做出許多花樣,如掄高、踢高、“懷中抱月”、“過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