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宗教的學說與法術,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壹定歷史階段出現的壹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舊時由於人對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表達人渴望不滅解脫的追求,進而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使人對該壹神秘產生敬畏及崇拜,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體系,與民間神話壹樣,其也有自己的神話傳說,彼此相互串聯,其是壹種心靈寄托。
遵守法制
法制
1. 法令制度。
《管子·法禁》:"法制不議,則民不相私。" 漢賈誼《新書·制不定》:"仁義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記·鈞金束矢》:"夫聖王之世,法制修明,豪強縱暴,有舉其官者矣,安用訟哉?"
2. 統治階級通過國家政權建立起來的法律制度和根據這些法律制度建立的社會秩序。法制在不同性質的國家,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具體內容。
嚴復《原強》:"自其官工兵商法制之明備而觀之,則人知其職,不督而辦,事至纖悉,莫不備舉。"巴金《作家要有勇氣,文藝要有法治》:"這就說明發揚民主要講兩方面,壹方面要講勇氣,壹方面還要有健全的法制來保障。"
3. 猶方案,格式。
宋範仲淹《奏陜西河北攻守等策》:"須差近臣,往彼密為經略,方可預定法制,臨時不至差失。"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下·格局》:"舊曲韻雜,出入無常者,因其法制未備,原無成格可守,不足怪也。"
道教教義
道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壹。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道教徒尊稱創立者之壹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後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 明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又當定陵鎮靜,以道法宥天下,四五十年間,留賢在野,怨咨不生。"
教義
指壹種宗教所信奉和宣揚的神學道理思想
道家道法
老子的哲學思想。"道法自然"語出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裏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無狀之狀"的自然。人受制於地,地受制於天,天受制於規則,規則受制於自然。而我們科技的每壹次的進步都以為自己看清楚了這個世界,掌握了這個世界,是絕對的真理,然受制於自身所限,隨著時間的推移,再邁壹步的時候,又自嘲自己停留在某種固定的思維中幾百甚至上千年?從這裏可以看出老子的法的意識裏,就是自然法。當然,法制的概念尚未形成。不過,在治理國家時,他主張用自然法來治理天下。
在道家學說裏,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無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人生之道,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