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良渚文化村的良渚遺址

良渚文化村的良渚遺址

良渚遺址 是壹個帶有完整古國形態的大遺址,集中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特定的社會形態。良渚文化是壹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據戰國古籍《鹖冠子》記載說“成鳩氏之國……兵強,世不可奪”,實際上就是說良渚文化集團的武力強大,天下無敵。遺址

區內能明顯地看到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普通聚落這種級差式的聚落結構,以及像莫角山這樣的大型城址,匯觀山、反山、瑤山這類出土大量精美王器的祭壇墓地,塘山這類大型城市防護工程的土垣遺址。良渚遺址現有遺址點119處,其中包括宮殿、祭壇、墓地、工場、農耕區、土垣、城址、村落各類遺存。其原始地理環境和遺址保存的完整性、密集度全世界罕見,是今天研究和探討東方文明起源的重要對象,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唯壹性和特別的重要性。良渚遺址所反映出來的以原創、首創、獨創外拓為特征的”良渚精神”,是中國文明傳統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之壹,不僅開創了曾經盛極壹時的“良渚社會”,而且對當今世界仍具有極大的教育和啟發意義,值得全人類保存和借鑒。反山、瑤山遺址的發掘被評為”七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匯觀山遺址和莫角山遺址被評為”八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999年,國家文物局明確提出了建設國家遺址公園的工作思路。2000年,浙江省確立了”以申報《世界遺產名錄》為目標,以建設良渚國家遺址公園為中心”的遺址保護方針。2002年,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委托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編制《良渚國家遺址公園項目建議書》和《良渚國家遺址公園規劃》,計劃通過5年左右的時間,使遺址展示區基本成型,再通過若幹年的努力,將良諸國家遺址公園建設成為長江下遊新石器時代最重要的史前文化展示園區遺址1遺址現場展示區以良渚遺址不可移動文物的現場展示為目標。通過展示遺址的現狀與環境,顯示中國長江流域史前文化形象。莫角山(反山)臺城宮殿展示:部分復原莫角山遺址宮殿群和反山顯貴者墓葬遺址,展示早期·城塘山土垣展示:展示早期水文地理、水利灌溉技術或軍事防禦體系、軍事鬥爭,以及人口、社會剩余勞動、部落或早期國家關系等。祭祀與原始宗教文化展示:以瑤山、匯觀山、文家山祭壇墓葬復合遺址為主,展示中國最早的系統化祭祀儀、葬制、天(太陽)人關系等。原始村落展示:以廟前、姚家墩等遺址為重點,再現早期村落形態。展示早期定居生活方式、村落規劃、生活設施結構、”村民”關系等。原始在耕展示:展示早期生活資源分布、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特征、大型犁耕與生產率的變更、早期田園景致等。原始手工業與貿易展示:再現原始制陶、琢玉、髹漆、絲織業方式、早期貿易的發生等。原始生態展示:展示古氣候及其生戀環境、復原涅地和早期人居環境等。2遺址博物館區良渚聖地座落於”中國良諸文化村內,建設有良渚文化博物館.形成集展示、教學、研究、信息交流為壹體的國際性學術中心。是良渚國家遺址公園的導入及遊客中心,為”中國良渚文化村”的主要子項目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