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為什麽優秀劇作傳後世?

為什麽優秀劇作傳後世?

在各類戲曲中,沈陽的戲劇圈裏既湧現了許多名角,也出現了在關東影響很大的劇作家,僅舉幾位。

曹寅(1658—1712)清初戲曲作家、文學家。字子清,號楝亭、荔軒。漢軍正白旗人,壹說漢軍鑲藍旗人。世居沈陽,曾任通政使、江寧織造、巡視兩淮鹽漕監察禦史。為小說家曹雪芹的祖父。校刻古籍甚精,所刻《楝亭藏書十二種》中有戲曲專著鐘嗣成《錄鬼簿》;傳奇《表忠記》(又叫《虎口余生》),壹說也是他所著;又著有《楝亭詩詩鈔》《詞鈔》等。

康熙朱批曹寅奏狀

唐英(1682—1756)沈陽人,字雋公,又字叔子,晚號蝸寄老人。唐英隸漢軍正白旗,十六歲供奉內廷,勤敏好學,擅書畫歌賦。雍正元年(1723年)授員外郎,後歷任駐景德鎮廠協理官、九江關監督等職,掌管窯務。唐英性淡雅,博學多才喜交遊,不以名利自矜,多與文人雅士唱和。為官期間,興辦書院,聘請名人講學,設義學、義渡,賑孤濟貧,做了許多益民之事。公余,則以度曲、作畫、吟詩自娛。與著名戲曲家蔣士銓、董榕相友善,詩、書、曲皆自成壹家。著有傳奇多篇,雜劇十七篇,均收入《古柏堂傳奇》(壹名《燈月閑情》)中,多數是根據秦腔劇本加以改編。其中《天緣傳》《雙釘案》《笑面缸》《梅龍鎮》,與京劇的《壹匹布》《釣金龜》《打面缸》《遊龍戲鳳》情節略同。他的劇作以反映社會現實為主,擺脫了壹些文人墨客寫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帝王將相豐功偉績的俗套。如《清忠譜正案》裏所表現的強烈愛憎,《笑面缸》對處於社會底層的妓女的同情和對官府的辛辣諷刺,都表現了作者思想的進步傾向。他的部分劇作,後來被改編成京劇,搬上戲劇舞臺。

2006年,為紀念唐英逝世250周年,沈陽市政府委托景德鎮瓷雕家吳建華為唐英塑像

程永龍(1872—1947)京劇演員、教師,河北霸縣人。幼年入河北省寶坻縣永勝和科班學藝,初學河北梆子老旦,後改京劇武生、花臉。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到旅順口水師營科班,後經常演出於東北各地及京、津壹帶。1912年5月,於奉天慶豐茶園演出《獅子樓》《審李七》等劇,頗受歡迎。1923年,應公余俱樂部之邀,參加了為籌集改良戲曲經常舉行的義演。當時名票、名伶齊集壹堂。義演三天場場爆滿,以超群的武功,贏得觀眾交口贊譽,紅極壹時。1930年後,應聘在北京富連成、鳴春社和天津稽古社任教。由於他博學多才,藝術造詣高,不僅能教“全堂”(每戲全部角色),還能講戲文和歷史知識,深受學習者仰重。由於程永龍早年曾跟隨京劇著名演員王鴻壽(三麻子)學藝多年,得其真傳實授,以紅凈戲蜚聲劇壇,久負盛名,被譽為天津派紅凈戲代表人物之壹。其關羽舞臺形象,按關帝廟泥塑神像裝扮,有“泥胎關老爺”之稱。他武功超群,手舞雙鞭堪稱壹絕,為人所難及。代表劇目有《水淹七軍》《古城會》《夜走麥城》《千裏走單騎》《九江口》《鐵公雞》(三十四本)等。其中《九江口》《鐵公雞》由他創編。

程永龍晚景淒涼。1946年,當他再度來沈演出謀生時,已年屆七旬,老態龍鐘,表演力不從心。時值市面蕭條,民不聊生,舞榭歌館多自行關閉,程永龍生活無著,心力交瘁,憤然焚毀多年積存的劇本,翌年餓死於中央大戲院(今沈陽大戲院)後臺。數日後才被人發現,草草埋藏。

文東山(1875—1949)自號文明醜。滿族,北京人。其先祖是清朝世襲公爵,清末曾公費留學法國,受影響愛上戲劇藝術。畢業回國後步入梨園,開始在梆子班演醜角,後改演評劇並編寫劇本。1929年,文東山來奉天參加警世戲社三班演評戲,並為筱桂花編劇本。1931年“九壹八”事變後,文東山入關進天津,在劉翠霞的“山霞社”當演員、編劇兼教文化課。他是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不但能演戲、編戲,還精通音律,會演奏各種樂器。此外,他還編寫了許多歌謠、故事,宣傳民主思想。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起到了壹定的積極作用。他編寫創作的劇目有《庚娘傳》《孟姜女哭長城》《三女性》《姐妹壹家》《秀山娘娘出家》等。

賈普知(1880—1945)字塾先,沈陽人,京劇票友。曾於沈陽小西邊門外二經街開設大成旅館多年,平生酷愛京劇藝術,廣交京劇藝人。20世紀20年代即成為沈陽京劇“名票”。他除經常參加堂會戲、義務戲演出外,還常在商埠大舞臺、***益舞臺獻藝。由於技藝精湛。深受內行推崇。1928年,賈普知聘梁華儂等為教師,教授其子女學習京劇,並組成家庭票社“晶晶劇團”。不久,劇團即能演出《烏龍院》《寶蓮燈》《法門寺》《四郎探母》《奇雙會》等近三十出戲。團中的賈氏四鴻(賈普知的四個子女鴻德、鴻玲、鴻禧、鴻懿),活躍於紅氍毹上,壹時被沈陽票界傳為美談。劇團每次演出,賈普知都親自司鼓、操琴。1938年,賈普知舉家遷居新京(今長春)。1945年因病去世。

賈普知壹生酷愛京劇藝術,崇余(余叔巖)派,工文武老生,精通文武場,技藝精湛,有較高的藝術造詣。他先後與名票周子文、穆書田合演《四郎探母》,頗受歡迎。演出《珠簾寨》時,曾博得“氣派雍容、恰合身份、聲洪氣壯、壹氣呵成”的好評。其拿手戲有《擊鼓罵曹》《盜宗卷》《定軍山》《黃鶴樓》《四郎探母》《珠簾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