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皮日休的參考文獻

皮日休的參考文獻

皮日休相關研究論文

繆鉞,〈皮日休的事跡思想及其作品〉,《四川大學學報》,1955年二期,頁123–136。

蕭滌非,〈校點《皮子文藪》說明—兼論有關皮日休諸問題〉,《文史哲》,1958年壹期,頁1–6。

唐玲玲,〈皮日休簡論〉,《華中師院學報》,1978年四期,頁39–41。

鄭慶篤,〈論皮日休〉,《山東大學文科論文集刊》,1981年壹期,頁175–184。

鄭慶篤,〈皮日休〉,《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第二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83,頁713–731。

劉揚忠,〈皮日休簡論〉,《中國古典文學論叢》(壹),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頁186–205。

李慶年,〈關於皮日休的壹些問題〉,《唐代文學論叢》(九),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頁114–134。

繆鉞,〈再論皮日休參加黃巢起義軍的問題〉,《歷史研究》,1958年二期,頁71–78。

郭義淦、郭義濤,〈皮日休籍貫考〉,《武漢師範學院學報》,1984年五期,頁115–122。

張誌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樣死的?〉,《學術月刊》,1979年八期,頁69–70。

袁宏軒,〈皮日休死因探考〉,《山西師院學報》,1985年二期,頁51–54。

吳松泉,〈〈題同官縣壁〉非皮日休作〉,《南充師院學報》,1982年四期,頁71–75 。

黃保真,〈論皮日休的文學思想〉,《學術月刊》,1982年五期,頁57–60、69。

邵傳烈,〈晚唐的抗爭和激憤之談—略論羅隱、皮日休、陸龜蒙的雜文〉,《江海學刊》,1990年六期,頁173–176。

顏玲,〈警世醒俗、剝非補失—讀皮日休的箴、銘〉,《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六期,頁47–50。

沈開生,〈皮日休同情人民和人民起義嗎?〉,《北方論叢》,1982年二期,頁35–40。

步近智,〈唐末五代皮日休、無能子、譚峭的進步思想〉,《歷史教學》,1980年十二期,頁7–10。

許蘇民,〈壹場胡塗的泥塘裏的光彩和鋒芒—論皮日休的思想及其歷史地位〉,《江漢論壇》,1987年六期,頁63–67。王國軒,〈皮日休與晚唐儒學〉,《孔子研究》,1989年壹期,頁43–47。

王煜,〈晚唐皮日休的哲思〉,《中國文化月刊》,1989,頁93–101。

羅宗強,〈唐代古文運動的得與失〉,《文史知識》,1988年四期,頁9–16。

王盈芬,《皮日休詩歌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3。

楊妙燕,《皮日休與陸龜蒙的散文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93。

王怡心,《皮日休在晚唐文學中的地位》,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

江正寬,《皮日休的生平與思想—兼論其在唐宋之際思想變遷中的角色》,國立中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5。

劉翔飛,《唐人隱逸風氣及其影響》,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