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安徽阜陽有什麽好玩的和好吃的?

安徽阜陽有什麽好玩的和好吃的?

好玩的 文峰塔:文峰塔位於阜陽城中心幹道潁州路附近。近史誌記載,因奎星樓不高,文星不太顯露,所以當地文風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於此建文峰塔,以振興阜陽文風。塔為全磚結構,七層八邊形,高31.8米。各層有塔心室,壹層獨為壹室,北門為階梯入口,有盤旋梯道貫頂。壹、三、五、七層四方有四券形門;二、四、六層,在南、西、東三面各有三門。塔為密檐樓閣式,每層疊澀出桅,有仿木結構的磚雕鬥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頂部起脊挑角,三疊珠式寶劍,由鐵制五叉剎桿貫串攢尖,造型樸素莊嚴。文峰塔與奎星樓,都建在城之東南方,即巽方。《山海經圖贊》說:“地虧巽維,天缺乾角”。阜陽地形西北高東南低窪,據《潁州誌》記載:堪輿學家認為東南窪而地輕,地氣外溢而難出人才,須建塔以鎮之。《易·巽》說巽象風:“隨風,巽”。疏去:“風既相隨,無物不順”。按儒學家說法,巽為文章之府,塔有卓筆之形。故稱“文峰塔”。文峰塔既與“文”相關又極富道教色彩,該塔壹些磚雕,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長壽鹿、靈芝草、龍、鳳,有文人祈求的鯉魚跳龍門,還有陰陽魚圖案。這對研究當時人們的思想意識、審美心理和阜陽歷史等方面都提供了形象生動的寶貴資料。總之,這類塔屬於舊時所謂風水塔。 奎星樓:奎星樓,位於阜陽市老城東南城墻交結處,又稱拐角樓。據傳晴日登樓可望霍山,故舊縣誌又稱“望霍樓”,俗稱“三篷塔”。原為明萬歷二年(1574年)知州趙世相擴建南城所建敵樓。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全磚結構,三層六邊形,通高9.93米,疊澀出檐,起脊翹角,結頂飾鐵制舞鳳,六角制銅制響鈴(1981年重修時改鐵制鈴)。鳳舞而有容儀,古人以為有瑞應,故頂飾具有傳統文化性質。奎星樓三層均室,但互不貫通。壹層朝南開壹半圓形券門,二層壹門四圓形券窗,三層南門楣額為“奎壁聯輝”。“奎”、“壁”、“鬥”均屬二十八宿星座。“奎星”是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的首宿,因其“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所以《孝經·援神契》有“奎主文章”之說。《春秋元命苞》更認為漢字起源也與奎星有關,說蒼頡“仰觀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歷代名畫記》說:“奎有芒角,下主辭章”。由於古籍中常把奎星與文字、文章聯系在壹起,所以歷代文人都崇拜奎星,各地為之建樓奉祀,以祈禱本地文人輩出,文風昌盛。 潁州西湖:潁州西湖位於阜陽城西北壹公裏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因阜陽在北魏以後稱潁州而得名,為唐、明、清歷代名勝。明代《正德潁州誌》載:西湖“長十裏,廣三裏,水深莫測,廣袤相齊”。《大清壹統誌》雲:“潁州西湖聞名天下,亭臺之勝,觴詠之繁,可與杭州西湖媲美。”潁州西湖景色之美,四時俱佳,招徠不少文人誌士出守潁州,更是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之旅遊勝地。從寧代起有北宋詞人、宰相晏殊,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蘇軾、宋代中書侍郎呂公著等七大名人知潁州,為古潁州西湖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並留下了113首著名詩篇,加之71名古代和近代詩人的詩篇***259首。其中唐宋八大家占四人,還有南宋四大家之壹的楊萬裏,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蘇軾曾在詩中將潁州西湖與杭州西湖相媲美,“大千起滅壹塵裏,未覺杭潁誰雌雄”。可見,潁州西湖在古代確為天下西湖之冠。但後來由於黃河泛濫,西湖被泥沙填平,昔日美景,已不復存在。現僅存“會老堂”等建築。新的西湖在阜陽城西15公裏處,周長11.5公裏,湖面約5.74平方公裏,水深 1-2米,是在原三十裏河的基礎上興修而成的。湖中有島、島中有潭,綠柳盈岸,芳菲夾道,花木扶疏。主要景占有:碑林公園,建有碑林長廊、碑林八卦陣,薈萃了當代名書畫家真跡五百余幅。百龍亭、八仙、十二生肖等石雕,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絕。紫竹院,建有假山、遊泳室等。隱閑堂,是拜祭歐陽修、蘇軾之處。清漣閣,系仿古建築,五層樓閣。九曲橋,由潁州西湖第壹個漢語拼音字母組成,非常巧妙。魚宮,為兩個鯉魚伏,內有現代化的電動聲像裝置,如入仙境。另有遊艇、遊船、老虎等,更是讓人留連忘返。按照總體規劃,潁州西湖將建設成為既有古人文景觀的風景名勝,又有現代化遊樂設施的重要景區,也是皖西北最有遊覽價值,最有吸引力的旅遊勝地之壹。 南湖公園:潁上南湖公園位於潁上縣城南10公裏處,距阜陽60公裏,整座公園建在壹個有壹萬多畝水面的自然湖面上。公園分南北兩大部分,北部建有三個面積 40-60畝的人工島,每島壹景,各具特色,中西合璧,古今輝映,創意新穎。南部湖中以十二生肖形象為特征零星散布十二小島。以各式遊艇穿行其間。南北園景以逶迤曲堤和臥波拱橋分界。曲堤兩側綠柳披拂,參差夾道,漫步堤上橋畔,大有杭州西湖韻味,雖無山水相映而成趣,卻有水天相接之奇觀。尤具特色的是北園口之臥波於清澈水面的長廊,長廊兩端各以九曲橋連通大島景點,長廊造型及廊中彩繪與北京頤和園相仿,幾百幅山水人物圖布滿雕梁畫棟,廊中留有 150個碑位,擬請中國著名書法家將唐詩三百首書寫後刻於碑上,造成中華唐詩三百首長廊碑的絕景。進入南湖公園,在大壩的高坡上突兀起七層塔和望湖亭。登高瞭望,水天壹色,在湖中的島上,中西建築交相生輝,將歷史與現實、華夏與世界濃縮起來。希臘的宙斯廟、法國的凱旋門、德國的教堂與市政廳,荷蘭的風車及挪威的鄉村教堂把妳帶入異域風情。中式的飛檐鬥拱的庭院,彎如長虹的拱橋,遮風避雨的風雨橋,曲曲折折的玉帶橋,橫臥碧水之上。長數百米的淩波橋,各種各樣的雕塑象壹組組變幻畫面展現在遊人的面前。岸邊與路旁的垂柳在微風的吹拂中,舞資婆娑,野鴨、鷺鴛時而可見。這裏有鳥類12科57種,是皖北重要的鳥類與水禽棲息地,在湖中,開辟了野生禽類和動物養殖場,又從外地引進了孔雀、鴕鳥、山雞等。在園中另壹側水中孤島上建有壹橢圓形的跑馬場供遊客騎賽,與之相配套,湖邊興建了十來幢休閑別墅,形成了壹個集遊覽、休閑、會議為壹體的好去處。 張莊公園:張莊公園位於潁上縣謝橋鎮小張莊,距縣城20公裏,始建於壹九七八年,由小張莊村投資興建。壹九九五年進行擴建改造,現占地面積為120畝。公園仙花草茂盛,樹木蔥綠,四周壁畫人物栩栩如生,漢白玉雕婷婷玉立,彩光噴泉波光閃爍,樓臺亭閣古樸典雅,環境清幽,風景宜人。望富山是壹座人工堆砌的假山,高37米,山坡綠蔭環抱,山頂涼亭可供遊人遠眺小憩,人工河如同壹條玉帶環繞公園。公園南部是動物園,內有猴山熊館,幾十種珍奇動物供遊人觀賞。公園西部為遊樂場,內有各種大型遊藝機、電動火車、飛機等,供人遊樂。公園外聳立壹座高十三層的環保塔,登上塔頂,聯合國評選的生態環境“全球五百佳”小張莊村盡收眼度,美不勝收。公園高有停車場、小吃部、攝影部,為遊人提供優質服務。小張莊為聯合國評選出的生態環境“全球五百佳”。 淮上公園:淮上公園坐落在潁上縣城西五裏湖畔,建於1923年,原系豪紳尤蔭軒的私人花園,名為“遊園”,人們又可以其姓而名其園,俗稱“尤家花園”。解放後,改名為“淮上花園”。1954年,公園曾被洪水淹沒,“十年動亂”中,它又遭到嚴重破壞。但經過多次撥款整修擴建,恢復了園容,豐富了園景,面積由原來的二萬六千余平方米擴大到四萬余平方米,使公園面貌煥然壹新。公園三面綠水縈繞,北面花墻高峙。大門上方,鑲嵌著“淮上公園”四個金色大字,招引著遊人。園內,三條溪水橫貫東西,把公園自然分為四個景區。第壹景區以盆景、花木為佳,景色秀麗宜人。有“太極石”、“地龍松”、“三環套月”、“風宜亭”、“月季池”、“十三太保”、“江心亭”等景點。第二景區以山石亭閣稱勝,別具壹番風光。“迎賓軒”、“荷花亭”、“荷花池”、“鴛映池”、“靜生堂”、“九嶺十八峰”、“樓上樓”、“白石塔”等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第三景區是壹片茂密的松林,風景獨具特色。景區內,松亭、松塔、松棚、松傘、松扇,松型生動、布置得體。第四景區是新建的花圃和植物園,終年繁花似錦,四季飄香。園中有“展望亭”和“看花樓”,建造新潁,園內培植著各種名貴花木。淮上公園面積雖小,但園內長廊水榭、亭臺假山、松柏竹林、繁花綠草,布置井然有序,風景雅致潔新,很富有山林自然之美和簡樸大方之態,成為潁上著名的遊覽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