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堅字文言文

堅字文言文

1. 文言文貧堅子傳的翻譯

王直,字行儉,泰和人,從小端莊穩重,家境貧窮勤奮學習。永樂二年考中進士,皇帝認為他文章寫得好,召進內閣,讓他起草文書,不久授官修撰。先後侍奉仁宗、宣宗,經多次升遷擔任少詹事兼侍讀學士。正統五年到尚書部任職。尚書胡濙把部裏的政事全都交給他,王直處理政務像平常就非常熟習的樣子。正統八年正月,代郭璀任吏部尚書。

皇帝打算親自征討也先,王直率領朝廷大臣極力勸諫:“國家邊關防備最為嚴謹。有謀略的文臣和勇猛的武將,堅實的鎧甲和鋒利的兵器,到處都很充足,邊耕種邊防守,因此得以長久安寧。如今敵人放肆猖獗,違背天理,陛下只該固守邊疆,申明號令,堅壁清野,養精蓄銳以待敵人,可以預料必勝,不必親自統率軍隊,遠到邊關。況且秋天的暑熱還沒有消退,幹旱的氣候沒有改變,青草不茂盛,水源還堵塞不通,士兵和馬匹還不充足,戰爭兇險,我們認為不能那樣做。”皇帝沒有采納,命令王直留守。皇帝的軍隊在土木覆滅,群臣請求太後立皇子為皇太子,以使動蕩傾危的局面安定下來。當時事變來得很倉猝,朝廷大臣的奏議屢屢呈上,(這些事)都是王直領頭做的。但是王直自認為比不上於謙,自己甘居人下,只是大度從容地率領大臣們盡自己的職分罷了。加官太子太保。

王直臉盤方正胡須修長,儀表堂堂。性格嚴肅莊重,不隨便說笑。到和別人交往時,總是恭敬謙和的樣子。在翰林二十多年,考察古人言論,編纂文集,記載註錄的事,大多出自他的手筆。和金溪王英齊名,人們稱為“二王”,按他們的居住地稱王直為“東王”,稱王英為“西王”。到他任吏部長官時,更加廉潔謹慎。當時剛剛廢除朝廷大臣舉薦地方重要官員的制度,(這項工作)專歸吏部。王直委任曹郎,嚴加抑制奔走鉆營跑官要官的亂象。大凡禦史巡視地方回來,必定讓他們詳細報告所管轄的官員是否賢明能幹以備選拔,人們稱贊這樣做能選拔到賢才。他的兒子(王積)是南國子博士,經考核來到吏部任職,文選郎打算留他侍候王直,王直不同意,說:“這樣做擾亂法紀就從我開始了。”朝廷因為王直年老,任命何文淵任尚書輔佐他。何文淵離任後,又任命王翺,部裏於是有兩個尚書。王直任尚書十四年,年歲越大,名德日益顯赫。皇帝優厚地禮待他,壹般的朝見不讓他參加。

等到他離職回家後,曾隨同那些佃戶仆人耕作栽種,打鼓唱歌。兒子孫子們輪番舉杯為他祝壽。天順六年去世,時年八十四歲。追贈為太保,謐號文端。

2. 文言文閱讀徐堅字元固

徐堅,字元固,幼有敏性。沛王聞其名,召見,授紙為賦,異之。十四而孤,及壯,寬厚長者。舉秀才及第,為汾州參軍事,遷萬年主簿。

天授三年,上言:“書有五聽,令有三覆,慮失情也。比犯大逆,詔使者勘當,得實輒決。人命至重,萬有壹不實,欲訴無由,以就赤族,豈不痛哉!此不足檢下之奸亂,適長使人威福耳。臣請如令覆奏,則死者無恨。”

聖歷中,東都留守楊再思、王方慶***引為判官。方慶善《禮》學,嘗就質疑晦,堅為申釋,常得所未聞。屬文典厚,再思每目為鳳閣舍人樣。與徐彥伯、劉知幾、張說與修《三教珠英》,時張昌宗、李嶠總領,彌年不下筆,堅與說專意撰綜,條匯粗立,諸儒因之,乃成書。累遷給事中,封慈源縣子。

睿宗即位,授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館學士,修史,進東海郡公,遷黃門侍郎。時監察禦史李知古兵擊姚州渳河蠻,降之,又請築城,使輸賦徭。堅議:“蠻夷羈縻以屬,不宜與中國同法,恐勞師遠伐,益不償損。”不聽,詔知古發劍南兵築城堡,列州縣。知古因是欲誅其豪酋,入子女為奴婢,蠻懼,殺知古,相率潰叛,姚、巂路閉不通者數年。

初太平公主用事武攸暨屢邀請堅堅不許又以妻岑羲女弟固辭機密轉太子詹事曰吾非求高逃禍耳。羲敗,不染於惡,出為絳州刺史。數外徙,久乃遷秘書監、左散騎常侍。

玄宗改麗正書院為集賢院,以堅充學士,副張說知院事。帝大酺集賢,幔舍在百司上,說令揭大榜以侈其寵,堅見,遽命撤之,曰:“君子烏取多尚人!”從上泰山,以參定儀典,加光祿大夫。堅於典故多所諳識,凡七當撰次高選。卒,年七十余,帝悼惜,遣使就吊,贈太子少保,謚曰文。

(節選自《新唐書儒學列傳》)

註酺:聚飲。

閱讀訓練:

1、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壹項是( )(3分)

A、初太平/公主用事/武攸暨屢邀/請堅堅不許/又以妻岑羲/女弟固辭/機密轉太子/詹事曰吾/非求高/逃禍耳。

B.初/太平公主用事/武攸暨屢邀請堅堅不許/又以妻/岑羲女弟固/辭機密轉/太子詹事曰/吾非求高逃/禍耳。

C.初太平公主/用事武攸暨屢邀/請堅/堅不許又以妻岑羲女弟/固辭/機密轉太子詹事曰/吾非求高逃/禍耳。

D.初/太平公主用事/武攸暨屢邀請堅/堅不許/又以妻岑羲女弟/固辭機密/轉太子詹事/曰/吾非求高/逃禍耳。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

A.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系。如屈平,字原;徐堅,字元固。

B.年號紀年自漢武帝劉徹開始。“聖歷中”,采用的是年號紀年。“元和十年”使用的也是年號紀年法。

C.《禮》與《易》《詩》《書》《論語》合稱五經。它們是我國古代的重要思想學術流派----儒家的主要經典。

D.贈,追贈,古代朝廷對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後公司追封爵位官職或榮譽稱號。如“贈太子少保”。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 )

A、徐堅聰敏敦厚。自幼聰明,沛王聽說他的名聲,召見了他,給他筆紙讓他作賦,很賞識他。徐堅到了壯年,像個寬厚長者。

B.徐堅尊重生命。他認為,人命至重,不能濫用刑法,對罪犯應從輕量刑;只有到了非判處死刑不可,死者才沒有遺憾。

C.徐堅博學多才。王方慶曾向他請教疑難問題,徐堅為他解說,使他常得到從未聽說的知識。徐堅為文典雅厚重,令人稱贊。

D.徐堅深謀遠慮。他認為蠻夷被迫歸屬,不應和中原人同樣對待,恐怕勞師遠征,收益不能抵償損失。結果正如他所言。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說令揭大榜以侈其寵,堅見,遽命撤之,曰:“君子烏取多尚人!”(5分)

譯:

(2)堅於典故多所諳識,凡七當撰次高選。(5分)

答案:

1、D 2、C

3、B

4、(1)張說命令張掛大榜用來炫耀集賢院所受的恩寵,徐堅見了,立即命令撤除大榜,說:“君子怎麽能做這麽多淩駕於人的事!”(“侈” “烏” “尚” 各1分,句意通順2分.)(5分)

(2) 徐堅對於典故多有了解、熟悉,***有七次因編纂有功而提升。((“諳” “凡” “高選” 各1分,句意通順2分.)(5分)

3. 文言文翻譯

譯文:

謝玄字幼度,從小聰明且理解能力強,與堂兄謝朗壹起為叔父謝安所器重。謝安曾告誡約束自己的子侄們,於是問道:“妳們打算怎樣做人行事,而使自己具有美好的名聲呢?”子侄們壹時誰也沒有回答上來,這時謝玄答道:“像芝蘭玉樹壹樣,且要讓他生在階前庭院中。”謝安聽後非常高興。

謝玄長大後,顯示出了治理國家的才能,朝廷幾次征召他,他都推辭不受。後來與王珣壹起被桓溫召為掾吏,***同被桓溫禮遇、器重。其時前秦苻堅正當勢力強盛之際,多次侵擾晉國邊境。於是朝廷下令征召能夠抵禦北方的文武兼備的良將。謝安便推薦了謝玄。中書郎郗超雖然歷來與謝玄不和,但聽到這壹舉薦也不得不嘆息說:“謝安敢於冒觸犯眾怒的危險舉薦親侄子,確實是英明的;謝玄壹定不辜負他叔叔的推薦,因為他確實是難得的人才。”當時許多人都不贊同郗超的看法,郗超說:“我曾經與謝玄***同在桓將軍幕府做事,親眼見他用人能各盡其才,即使是壹些細小事務,安排人也非常恰當。所以知道他壹定能成功。”於是朝廷如謝玄回朝。

當時苻堅派軍圍困襄陽,車騎將軍桓沖抗擊他。朝廷下詔命令謝玄征發三個州的民夫兵丁,並派彭城內史何謙率軍隊在淮水、泗水壹帶遊弋,讓他們形成援助襄陽的態勢。襄陽陷落後,苻堅的部將彭超向彭城的龍驤將軍戴逯發動進攻。謝玄率領後軍將軍何謙駐紮在泗口,想要偷偷地派遣使者告訴戴逯,讓他知道救兵到了,卻找不到前往的途徑。小將田泓請命前往,於是他就潛在水中偷偷地過去,快要到城下時,不幸被敵軍抓獲。敵軍用豐厚的賞賜收買田泓,讓他對彭城守軍說“南來的援軍已被打垮了”。田泓假裝答應。但到了城下時,卻大聲告訴城中說:“南來的援軍很快就要到了,我壹個人前來報信,被敵人抓住,妳們壹定要努力堅守啊。”於是被害。

等到苻堅親自率軍駐紮到項城,號稱雄兵百萬。晉孝武帝上詔命令謝玄為先鋒,統領徐州、兗州、青州以及揚州之晉陵、幽州之燕國各支軍隊,和他的叔父征虜將軍謝石等抗擊,軍數八萬人。謝玄選派遣廣陵相劉牢之率五千人奔襲洛澗,首戰告捷,很快就殺了梁成和其弟梁雲,敵人的步兵騎兵同時崩潰,爭著渡過淮水逃跑。劉牢之派兵追擊,活捉敵將梁他、王顯、梁悌、慕容屈氏等,獲取其軍用物資。苻堅進軍駐紮在壽陽,在淝水沿岸布陣列兵,謝玄的軍隊不能過河。謝玄派人對秦將苻融說:“妳們那麽遠到我們的疆土,卻在淝水邊上列陣,這是不想速戰速決。請妳們稍微退後壹點,也好讓我們的部隊渡過河去同妳們拼壹拼。我和妳們從容觀看,不也是壹件快樂的事情嗎?”苻堅的部下都說:“咱們應該憑借淝水把他們堵在河對岸,不能讓他們上岸。我們人多,產人少,情勢壹定會有利於我們的。”苻堅卻說:“只管讓軍隊退後,讓他們過河,等到他們過來了,我們再用鐵騎數十萬把他們全部趕進河裏去,徹底消滅他們。”苻融也認為應該這樣,於是就指揮秦軍向後退卻,誰知後退的命令壹發出,那麽多人壹下子就亂了陣腳,再也控制不住了。在這種情況下,謝玄與謝琰、桓伊等人帶領八千精兵渡過淝水。苻堅的軍隊潰敗奔逃,自相踐踏,投水而死的不計其數,淝水因而都堵塞得不流通了。其余人馬拋棄鎧甲連夜逃走,聽到風聲鶴叫,都以為是東晉軍隊已經來到,草行露宿,再加上挨餓受凍,死去的有十分之七八。晉帝下詔派殿中將軍慰勞謝玄軍隊。給謝玄加授前將軍、假節的稱號,堅決推辭不接受。朝廷賜給上百萬錢,上千匹彩綢。

希望對妳有幫助。

4. 楊大眼文言文翻譯

楊大眼,武都氐難當之孫也。少有膽氣,跳走如飛。然側出,不為其宗親顧待,頗有饑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請。

時高祖自代將南伐,令尚書李沖典遷征官,大眼往求焉。沖弗許,大眼日:“尚書不見知聽下官出壹技。”便出長繩三丈許,系髻而走,繩直如矢,馬馳不及,見者莫不驚歡。沖曰:“自千載以來,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為軍主。

出為征虜將軍、東荊州刺史。時蠻酋樊秀安等反,詔大眼為別將,隸都督李崇,計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騎射,自詣軍省大眼。至於攻陳遊獵之際,大眼令妻潘戎裝,或齊鑣戰場,或並驅 林壑。及至還營,同坐幕下,對諸僚佐,言笑自得,時指之謂人曰:“此潘將軍也。”

大眼善騎乘,裝束雄竦,擐甲折旋,見稱當世。撫巡士卒,呼為兒子,及見傷痍,為之流泣。自為將帥,恒身先兵士,沖突堅陳,出入不疑,當其鋒者,莫不摧拉。南賊前後所遣督將,軍未渡江,預皆畏懾。傳言淮泗、荊沔之間有童兒啼者,恐之雲“楊大眼至”,無不即止。王肅弟子秉之初歸國也,謂大眼日:“在南聞君之名,以為眼如車輪。及見,乃不異人。”大眼日:“旗鼓相望,嗔眸奮發,足使君目不能視,何必大如車輪。”當世推其驍果,皆以為關張弗之過也,,

又出為荊州刺史。常縛蒿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諸蠻渠指示之日:“卿等若作賊,吾政如此相殺也。”又北清郡嘗有虎害,大眼搏而獲之,斬其頭懸於穰市。自是荊蠻相謂日:“楊公惡人,常作我蠻形以射之。叉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復為寇盜。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雖不學,恒遣人讀書,坐而聽之,悉皆記識。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競不多識字也。

(節選自《魏書五·楊大眼傳》)

參考譯文:

楊大眼是武都(今屬甘肅)氐族人楊難當的孫子,從小有膽量氣力,快跑像飛壹般,但困為:是妾所生,不被他的同宗親屬關心,常常挨餓受凍。太和年聞,舉家遷居,在朝廷中任小吏。

後來北魏孝:匯帝元宏準備南侵,讓尚書李沖負責選拔出征的軍官,楊大眼前往應誣。李沖沒有答應他,楊大眼便說:“尚書大人您不了解我,請接受我給您獻壹手絕技。”便拿出壹條三丈來長的繩子系在發髻上,然後用力奔跑,只見繩子在腦後飄起,如射出的箭壹般直,(奔跑速度快得能人)連奔馬也追趕不上。旁觀者無不驚嘆歡呼,李沖說:“千百年以來,還沒有聽到過有跑得如此之快的人。”於是提拔楊大眼擔任軍主。

出任征虜將軍。東荊州刺史,當時少數民族首領樊秀安等造反,朝廷下詔命楊大限為別將,隸屬都督李崇,討伐平定叛亂。楊大眼的妻子潘氏,長予騎射,自己到軍營中探望楊大眼。不淪攻戰還是遊獵,大眼都讓妻子身著戎裝陪在左右,兩人有對壹同沖殺在戰場,有時並駕麗行在山林。回到軍營,也同坐幕下,面對眾多軍將僚佐,談笑自若。楊大眼常指著她告訴別人:“這就是潘將軍。”

楊大眼擅長騎馬,裝束雄辣,穿甲折旋,為當時所稱道。他安撫士兵,稱為兒子,看見士兵的創傷,(心痛得)為他們流淚。自己擔任大將,常常身先士卒,沖殺在戰場,出生入死毫不遲疑,凡抵擋他銳氣的人,沒有不挫敗的。南梁前後所派攻魏的將領,軍隊尚未渡江,皆早已心懷畏懼。傳說當時淮、泗、沔、荊之間有啼哭的兒童,嚇唬他說“楊大眼到了”,沒有不立刻停止啼哭的。有個南朝人歸降北魏後見到他,對楊大眼說:“在南邊的時候聽到您的大名,以為真的‘眼如車輪’,等到親眼看見,原來跟平常人沒什麽不同啊!”楊大眼說:“兩軍對陣、旗鼓相望的當兒,我用力瞪眼,足能夠嚇得妳目不敢視,何必大如車輪呢?”當世時,人們都推崇他的勇猛果敢,都認為不亞於三國時的關羽和張飛。

再後來,楊大眼任荊州史,常常把蒿草捆綁成人的樣子,給它穿上青布衣,作為靶子用箭射。召集蠻人首領指草人給他們看,說:“妳們如果做賊,我們按政令就像這樣殺妳們。”恰此時,北淯郡有猛虎傷人,楊大眼與虎搏鬥並捕獲,砍下虎頭懸掛在人多的集市。從此,蠻人相互說:“楊公是個惡人,常把草人做成我們的樣子來射之,並且深山的老虎尚且不能幸免。”於是蠻人不敢再作劫掠、偷盜的事情。楊大眼在任兩年後去世。

楊大眼沒上過學,常常令人給他讀書,坐著認真聽,全都能熟記在心。壹旦發布檄文、捷報類布告,都由楊大眼口授,可是竟然不認識太多的字。

5. 謝玄應舉文言文

是這個嗎?

玄字幼度。少穎悟,與從兄朗俱為叔父安所器重。安嘗戒約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安悅。玄少好佩紫羅香囊,安患之,而不欲傷其意,因戲賭取,即焚之,於此遂止。

及長,有經國才略,屢辟不起。後與王珣俱被桓溫辟為掾,並禮重之。轉征西將軍桓豁司馬、領南郡相、監北征諸軍事。於時苻堅強盛,邊境數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將可以鎮禦北方者,安乃以玄應舉。中書郎郗超雖素與玄不善,聞而嘆之,曰:“安違眾舉親,明也。玄必不負舉,才也。”時鹹以為不然。超曰:“吾嘗與玄***在桓公府,見其使才,雖履屐間亦得其任,所以知之。”於是征還,拜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

時苻堅遣軍圍襄陽,車騎將軍桓沖禦之。詔玄發三州人丁,遣彭城內史何謙遊軍淮泗,以為形援。襄陽既沒,堅將彭超攻龍驤將軍戴逯於彭城。玄率東莞太守高衡、後軍將軍何謙次於泗口,欲遣間使報逯,令知救至,其道無由。小將田泓請行,乃沒水潛行,將趣城,為賊所獲。賊厚賂泓,使雲“南軍已敗”。泓偽許之。既而告城中曰:“南軍垂至,我單行來報,為賊所得,勉之!”遂遇害。時彭超置輜重於留城,玄乃揚聲遣謙等向留城。超聞之,還保輜重。謙馳進,解彭城圍。超復進軍南侵,堅將句難、毛當自襄陽來會。超圍幽州刺史田洛於三阿,有眾六萬。詔征虜將軍謝石率水軍次塗中,右衛將軍毛安之、遊擊將軍河間王曇之、淮南太守楊廣、宣城內史丘準次堂邑。既而盱眙城陷,高密內史毛藻沒,安之等軍人相驚,遂各散退,朝廷震動。玄於是自廣陵西討難等。何謙解田洛圍,進據白馬,與賊大戰,破之,斬其偽將都顏。因復進擊,又破之。斬其偽將邵保。超、難引退。玄率何謙、戴逯、田洛追之,戰於君川,復大破之。玄參軍劉牢之攻破浮航及白船,督護諸葛侃、單父令李都又破其運艦。難等相率北走,僅以身免。於是罷彭城、下邳二戍。詔遣殿中將軍慰勞,進號冠軍,加領徐州刺史,還於廣陵,以功封東興縣侯。

及苻堅自率兵次於項城,眾號百萬,而涼州之師始達鹹陽,蜀漢順流,幽並系至。先遣苻融、慕容?、張蠔、苻方等至潁口,梁成、王顯等屯洛澗。詔以玄為前鋒、都督徐兗青三州揚州之晉陵幽州之燕國諸軍事,與叔父征虜將軍石、從弟輔國將軍琰、西中郎將桓伊、龍驤將軍檀玄、建威將軍戴熙、揚武將軍陶隱等距之,眾凡八萬。玄先遣廣陵相劉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澗,即斬梁成及成弟雲,步騎崩潰,爭赴淮水。牢之縱兵追之,生擒堅偽將梁他、王顯、梁悌、慕容屈氏等,收其軍實。堅進屯壽陽,列陣臨肥水,玄軍不得渡。玄使謂苻融曰:“君遠涉吾境,而臨水為陣,是不欲速戰。諸君稍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堅眾皆曰:“宜阻肥水,莫令得上。我眾彼寡,勢必萬全。”堅曰:“但卻軍,令得過,而我以鐵騎數十萬向水,逼而殺之。”融亦以為然,遂麾使卻陣,眾因亂不能止。於是玄與琰、伊等以精銳八千涉渡肥水。石軍距張蠔,小退。玄、琰仍進,決戰肥水南。堅中流矢,臨陣斬融。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余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饑凍,死者十七八。獲堅乘輿雲母車,儀服、器械、軍資、珍寶山積,牛馬驢騾駱駝十萬余。詔遣殿中將軍慰勞。進號前將軍、假節,固讓不受。賜錢百萬,彩千匹。

6. 文言文翻譯[急]

曹彰,字子文,沛國譙縣人,為曹操與卞氏所生次子,其須鬢呈黃色。自小善於射箭禦馬,臂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搏鬥,從不畏避險阻。年輕時便曾經多次從軍征伐,誌氣慷慨激昂。曹操見此,常教訓他說:「妳這孩子就是不想讀書,不慕聖道,而只喜歡騎馬擊劍;這能成為匹夫而已,又何足為貴呢!」於是便督促曹彰去學習《詩經》、《書經》,曹彰十分不服,便向左右訴說:「大丈夫應該好像衛青、霍去病(皆為西漢名將),帶領十萬軍隊馳騁沙漠,驅除戎狄,立大功、建封號,又豈可以只在這裏作博士呢?」曹操曾問眾兒子喜歡做甚麽,命他們各言其誌。曹彰便說:「我喜歡做將軍。」曹操問:「做將軍要怎樣?」曹彰答道:「要披堅執銳,遇到危難時挺身而起,不猶豫回顧,身先士卒;而且有功必賞,有罪必罰。」曹操聽罷大笑。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壹年:曹彰被封為鄢陵侯。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

夏四月,代北烏桓無(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引軍往討。臨出發之際,曹操訓誡曹彰道:「我與妳,居家時雖為父子,受命時卻為君臣,如今凡事須按照王法來行事,妳千萬要警戒!」叮囑過後,曹彰起軍北征,軍隊開入涿郡邊界,突然遇上約數千騎烏桓叛軍。當時曹彰軍兵馬未集,只有步卒千人左右,馬匹也只有數百匹。於是曹彰用田豫之計,堅守要隙,力抗敵軍,胡騎攻不下曹彰,便向後退散。曹彰見狀,出營追之,親身搏戰,舉箭射向胡騎,應弦而倒者相繼不絕。戰過半日,曹彰鎧中數箭,但氣概更加猛厲,更乘勝往北追逐,窮追猛打,直至桑幹,離開代郡二百余裏之遙。其時軍中長史、諸將皆認為軍隊剛涉遠地,兵馬疲頓,而且此行又已受節度(軍事上的調度限制),命我等不得過代郡而更往北征,所以現在實不可深進,免得做出既違令又輕敵的行為。曹彰便道:「帶領軍隊出征,只要是有利我軍的事便要做,說甚麽節度呢?胡軍出走未遠,我們追而討之,必能大破他們。如果因為遵從軍令而放縱敵人,也不是良將所為。」於是出陣上馬,號令軍中:「有誰留後不出,斬。」舉軍追擊,壹日壹夜便與烏桓叛軍相遇,曹彰奮進擊討,果然大破敵軍,斬首及生擒者累以千數。曹彰乃以比平常情況雙倍的賞賜犒賞將士,將士無不喜悅。當時鮮卑軻比能帶領數萬騎從旁觀望兩軍強弱,看見曹彰力戰,而所攻者皆破,於是向魏軍請服。北方勢力悉數平定。其時曹操身在長安,召曹彰前去相見。曹彰從代北回來,經過鄴城,太子曹丕向曹彰說:「卿剛剛得大功,如今往西詣見君上,最好不要矜功自伐,而該以常常自覺做得不足夠的態度去應對。」結果曹彰了到長安,如太子所言,歸功於屬下諸將。曹操大喜,用手捋著曹彰的須說:「黃須兒竟大奇也!」

秋九月,曹操其時在漢中與蜀軍鏖戰,而劉備棲軍於山頭之上,命劉封下山挑戰。曹操便罵:「妳這個賣草鞋的小子,竟然派妳的義子領兵來抵抗我,啊!看我叫我(親生)的黃須兒來,讓他擊敗妳的義子。」於是下令召曹彰助戰。曹彰於是日夜倍道兼進,然而西到長安之時曹操已經從漢中回來。曹操東還後,以曹彰行越騎將軍,留守長安。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 魏文帝黃初元年:

曹操到洛陽後,得了重病,使驛馬往召曹彰,但曹彰未至,而曹操已經逝世了。曹丕即王位,曹彰與其它諸侯均向國歸順。文帝詔曰:「先王(指曹操)所行之道,是任用有功勛之員,親近所親的人,並為我帶來母弟,開國承家,所以能夠建樹藩國以屏護大宗族人,守禦外侮,折沖厭難。鄢陵侯曹彰之前受命北伐,平定北方之境,其功業可謂茂盛。現增邑五千,並前***計萬戶。」魏文帝黃初二年:

曹彰進爵為公。

魏文帝黃初三年:

曹彰被封為任城王。

魏文帝黃初四年:

曹彰進京朝覲,其間得急病,暴斃於府邸中。追謚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