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南北地理分界線
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是位於江蘇淮安古淮河兩岸的分界線。(又稱:秦嶺淮河壹線)
秦嶺—淮河壹線,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不同。
秦嶺—淮河壹線經過甘、陜、豫、皖、蘇等省,是中國中東部地區壹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南北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生產等方面,都有顯著差異。
1、從氣候特點看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河湖冬季結冰,每當冬季來臨,北風呼嘯,大部分的樹會落葉,不落葉的樹葉多呈針狀,叫做針葉樹。
由於北方地區年降水量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變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時間也比較短,河流的含沙量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區則正好相反,冬季不結冰,樹木不落葉,壹年四季常綠。河流的水量較大,水位變化不大,汛期時間長,河水含沙量較小。
2、農業及風俗
從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習俗來看,秦淮南北的差異就更明顯。北方耕地為旱地,主要作物為小麥和雜糧,壹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南方則主要是水田,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葉等亞熱帶經濟作物,壹年兩熟或三熟。人們平常所說的“北麥南稻,南船北馬”是這種差異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