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拆字方法如下:
袁,漢字,拼音是yuán,意思是緩長。袁字***有10畫,筆畫順序為:橫、豎、橫、豎、橫折、橫、撇、豎提、撇、捺。
商代甲骨文所見是會意字,或從壹“又”(手)曳衣,或從兩“又”(手)曳衣(其中衣旁上部的止形是又之訛),或加註(初文圓)聲。這些形體都是“擐”的初文(參裘錫圭說)。本義是穿衣。《國語·吳語》:“乃令服兵擐甲”,玄應《壹切經音義》十七引賈註:“擐甲,衣甲也。”“衣甲”即穿甲衣之意。
西周金文所見“衣”上部保留了由“又”旁訛變成的“止”旁,聲移入“衣”內,簡去了“又”旁。石經古文和《說文》小篆、漢隸都承襲了西周金文省“又”的寫法,但“衣”旁上部的“止”已訛得面目全非,並且小篆和漢隸的“止”旁下部筆劃都已與“衣”旁上部的筆劃連為壹體。楷書承襲漢隸寫法,平直了筆劃。由於假作他用,復造“擐”字以表本義。
對於袁氏來源的記述,許多古籍內容差不多壹致:袁氏是舜的後裔,出自媯姓。周武王滅商朝以後,追封前代聖王舜的後人媯滿(史稱胡公滿)於陳。胡公之十三世孫轅濤塗賜邑陽夏(今河南太康),以其祖父莊爰的字為姓。袁氏自立姓之後,壹直為陳國的大夫。春秋末年,袁僑、袁克都是轅濤塗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