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東漢,初創翻譯時期:
東漢明帝年間,朝廷派遣使者從西域請來了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僧人,這兩位僧人不僅從西域帶來了佛像,還帶來了佛經。由於這些佛經是從印度傳人的梵文經書,為了便於傳教,攝摩騰和竺法蘭將佛經翻譯成了漢文。自此以後,中印兩國的僧人來往不斷,更多的佛經傳入中國,經過200多位譯師10個世紀的辛勤努力,由梵文翻譯過來的漢文三藏達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佛教的聲聞乘、性、相、顯、密各部學說都系統地介紹到中國,從而形成了中國佛教的巨大寶藏。
我國最早的漢譯佛經是《四十二章經》,相傳為攝摩騰和竺法蘭所譯,這是我國翻譯梵文佛經的開始。感謝金庸先生通過《鹿鼎記》的電影普及了這壹部經書。東漢時期,大多數譯經僧來自西域,其中以來自安息的安世高王子和來自西域大月氏的支婁迦讖最為著名。這個時期,我國的佛經翻譯事業還處於初創時期,還不能進行有計劃有系統的翻譯,所譯的經書很少是全譯本,翻譯的經書也有很多問題,這時所譯的經書大小乘並行,佛教在中國思想界已占據了壹席之地。
二、東晉、隋代,官方翻譯時期:
從東晉至隋代,梵文佛經大量傳入中國。這壹時期,佛教得到了統治者的信奉,佛教翻譯也得到了官方的支持,由私人翻譯佛經轉為官方翻譯佛經。前秦初年,開始了官方組織的集體翻譯工作,由僧人道安主持譯場翻譯佛經,據說這是中國最早的大型佛經翻譯場。20多年後,西域人鳩摩羅什在長安組織了官方譯場,集中了800名高僧***同翻譯佛經。繼鳩摩羅什之後,外國譯師來者相繼,主要經論不斷被翻譯出來,形成了中國佛教的第壹個譯經高潮。
三、唐代,全盛翻譯時期:
在唐代,梵文佛經得以全面系統地翻譯,由官方組織的譯經場規模更加宏大,組織更為完備。這更要感謝唐僧這壹位的取經的高僧大德的貢獻了。因為取經所造成的巨大轟動,使得唐僧能夠說服李世民動用了官方的力量來組織翻譯,這裏面集合了中國水平最高的學術家、高僧大德和語言家參與(而且,唐朝是中華民族文明進化到最巔峰的朝代,不像現在,科技文化始終在進化,但人類道德文明卻在墮落,這壹點姑且不展開,我們只需要想想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就是了,現在我們哪壹樣能相提並論:微博?短信息?黃段子?現代詩?微信?),所以唐僧系統的翻譯規模、嚴謹的翻譯作風和豐富的翻譯成果,在中國翻譯史上都留下了光輝的典範。
自此,中國佛教形成八大宗派,標誌著中國佛教理論的成熟,不但各大宗派都有自己的經典和著述,而且還產生中國唯壹壹部被稱為“經”的佛典,即禪宗的《壇經》,漢文佛經的數量日益增加。
四、宋代以後,刻本翻譯時期:
北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重新組織譯場,恢復了自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中斷了100余年的佛經翻譯事業。
自宋以後,佛經翻譯逐漸減少,但由於雕版印刷技術的廣泛應用,佛經的印刷和流通速度得以加快。北宋開寶年間,宋朝官方主持完成了《開寶藏》,這是中國第壹部刻本佛教大藏經。
——所以,綜上所述,佛經能夠有今天的規模,中華文明的這壹塊肥沃的土壤功不可沒,沒有了中華文明,或許佛教就只存在於少量的國家裏了,所以當年達摩的師父就看出來東土大唐有大氣象,要弟子壹定要過去傳法,這是十分有遠見的決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