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個購買<<大同書>>的地址,妳自己看吧!
/d.htm?247726
這是壹個免費下載的地址!
另外,這是簡介!
中國近代思想家康有為闡述空想的“大同”社會理想的著作。“大同”壹詞出自《禮記·禮運》篇,表示“天下為公”。康有為《大同書》以 “至公” 為要旨,故取此名。據《康南海自編年譜》,著者在光緒十年(1884)已開始孕育“大同”理想。光緒十三年編著的《人類公理》,即是《大同書》的前身。戊戌變法失敗後,他流亡國外,在1901~1902年間寫成了《大同書》,以後還陸續作了修訂和增補。《大同書》全書分為10部:甲部,入世界觀眾苦;乙部,去國界合大地;丙部,去級界平民族;丁部,去種界同人類;戊部,去形界保獨立;己部,去家界為天民;庚部,去產界公生業;辛部,去亂界治太平;壬部,去類界愛眾生;癸部,去苦界至極樂。
《大同書》設計了壹個與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理想“大同"境界。它認為,現實社會是個不合人道的苦境,生活在這個社會裏的人,幾乎都是“憂患苦惱之交迫而並至,濃深而厚重,繁賾而惡劇,未有能少免之者矣”。該書甲部“入世界觀眾苦”,盡情揭露當時社會的各種各樣的“苦”,並指出:“總諸苦之根源,皆因九界而已”。“九界”即國界、級界、種界、形界、家界、產界、亂界、類界、苦界。它以為,只要去掉這“九界”,即可以使人類乃至眾生到達美好的“大同”世界。《大同書》描繪的 “大同” 社會的藍圖大致是:在“大同”社會裏,去掉了“國界”,軍隊和監獄都不存在了,全地球合成壹個公政府,管理公***生產事業和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消滅了“級界”,沒有等級之分,也無種族之別,無帝王、君主、世爵、貴族,無主無奴,男女各自獨立,“全世界人類盡為平等”;“家”也毀滅了,男女“婚姻之事不復名為夫婦”,兒女由公政府撫養,人們生老病死之事,“皆政府治之”;農、工、商皆歸於公,人人勞動,生產力高度發展,人們過著美好的物質生活,文教也很發達,人人有高度的文化教養和道德修養,社會風氣優良。總之,這“大同”社會是個“至平、至公、至仁、治之至”的社會。
《大同書》堅決反對社會的階級鬥爭,反對暴力革命。認為“大同”社會只能靠人們(主要是統治者和富人)擴充仁愛精神,通過自上而下逐步改良的道路來實現。
《大同書》描繪的“大同”社會,從形式上看帶有空想社會主義的色彩;就內容實質來說,主要是以資產階級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博愛諸原則,去否定封建君主專制的國家制度、封建家族宗法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度,具有鮮明的民主主義性質。
關於《大同書》的性質和評價,學術界持有不同看法。壹種意見認為,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後寫成這部書,目的是麻痹群眾,反對民主革命;另壹種意見認為,《大同書》基本反映了康有為前期的思想,它的實質是反封建的、民主主義的,“大同”社會不過是理想化了的資本主義社會。著者提出的這個 “大同” 社會理想,是對當時舊中國的否定,在壹定程度上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對科學發達的希望,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憎恨,對人權、民主的要求,具有進步的意義。
《大同書》成書後,作者對內容保密,“不以示人”,到了1913年,也僅僅取書中的甲、乙兩部分在《不忍雜誌》上發表。1935年作者的弟子錢定安才將《大同書》全稿交中華書局出版。1956年古籍出版社從康氏家族中借到壹種抄本並參照已出的本子校訂,重新出版。1959年中華書局重印。
建議,可以去大型圖書館借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