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古代的武器變化

中國古代的武器變化

中國古代的武器變化

在我國長達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許多群雄爭霸的年代,它們影響深遠,或隨著時間流逝,或跟著時代發展,有的影響至今,有的已經難從古籍中找尋答案,那麽,怎樣的國家才能存活下來。如何不被輕易淘汰呢?如今,我們很清楚,哪個國家有了先進的武器,那麽它就有了戰場的主動權,甚至可以改變戰局。其實,古代也是如此,只不過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動權是人掌握的。某種意義上來說,鋒利的刀槍,相當於如今,先進的武器。

在我國古代以農耕為主體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武器更新方面有著決定性的意義,青銅戈在先秦時期,由於生產力的限制,青銅被廣泛使用,軍事上也不例外,所以武器的質料大多以青銅為主,不過仍有石料等材質。如今出土過許多以青銅為材質的文物,可見當時材料的盛行。春秋時期鐵器的使用具有歷史性的意義。這兩種材質,有著,明顯的區別。

青銅是在銅的基礎上摻入了別的物質,但相對鐵器來說又太脆硬,韌性不夠,而且鐵器比青銅器耐用,鋒利,更適用於武器。就這樣,鐵在歷史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陌刀。陌刀是唐朝四大軍刀中的壹種,屬長刀類,兩刃,刀刃為特級彈簧鋼,耐砍不變型,裝俱為中碳鋼,表面發藍,外纏麻繩上漆,刀重22斤以上。《新唐書張興傳》:“舉陌刀重五十斤乘城。賊將入,興壹舉刀,輒數。”陌刀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令“四夷”騎兵望而卻步。唐軍持陌刀與“四夷”騎兵作戰時排成兵墻,刀鋒向前,其威力相當於如今的坦克,下斬馬腿,上削人頭,大刀壹揮,人馬俱碎,就像削瓜切菜壹般,以排山倒海之勢碾壓敵軍。

唐軍以刀為兵器,曾創下壹日消滅小勃律國的戰績,被稱為“世界刀霸”! 到了明清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能工巧匠們帶著各自的“絕招”,在壹起不斷切磋打刀技藝,對於刀的復雜工藝過程,像設汁、鍛打、淬火、鋃嵌、砸鉚等等,都有了新的突破,就這樣,腰刀出世。

這個時期最耀眼的或許已經不是冷兵器了,而是貨真價實的”火炮“,明朝時期,軍隊潰敗於努爾哈赤,當時了解西方學術的徐光啟在朝廷中得到了重用,他積極的向當時的西洋傳教士學習關於火炮的知識,而此時後金的武力還是以士兵騎兵為主,但是明朝則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新式武器,那就是“紅夷大炮”(也稱紅衣大炮),之後,不斷發展。

到了清朝時,神威無敵大將軍炮,橫空出世,聽名字就知道不簡單,在清聖祖征討葛爾丹時,神威無敵大將軍炮成為了制勝的關鍵,在壹次戰役中,葛爾丹使用駱駝陣勢抵禦清軍,如果清軍直接在壹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與葛爾丹軍隊正面廝殺,駱駝陣將使清軍蒙受巨大損失。

康熙帝在分析了形勢以後,提出必須首先破壞駱駝陣才能變被動為主動,於是調來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對葛爾丹的駱駝陣施以狂轟濫炸,最後葛爾丹軍損失慘重,向西潰逃,為清軍最終平定叛亂奠定了基礎。自此,”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威名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