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之後天氣會逐漸變冷。霜降是秋季向冬季的過渡,此段時間氣候幹燥、天氣多變,容易滋生疾病,因而做好霜降時節的養生保健至關重要,需要註意以下幾點:
1、註重保暖。
霜降期間晝夜溫差大,人們要註意添加衣服,特別要註意腳部和胃部保暖,早晚的時候出門,記得帶上壹件厚外套。睡前可熱水泡腳。
2、飲食平補
霜降可開始適當的進補,但不可峻補、大補,應平補。目前若峻補、大補,則易生燥、生火。因此在飲食上宜選潤燥滋陰的食物,如食蘿蔔、栗子、山藥、紅薯、豆漿、山藥、梨、黑芝麻等食品。
3、適度運動。
最好等太陽出來或暖和的時候鍛煉,可選擇登高、踢球、太極拳等運動。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不宜過度勞累,更不可經常大汗淋漓,易使陽氣外泄、傷耗陰津、削弱自身抵抗力。
4、調整情緒。
此階段是各種情緒病高發,極易誘發抑郁癥等。因此,要保持樂觀豁達之心。建議經常參加集體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多與他人交流溝通。
擴展資料:
霜降習俗:
1、賞菊習俗
霜降時節,正是菊花盛開之際。此時,民間會舉行菊花會。以表達對菊花的喜愛和崇敬。有壹種小範圍的菊花會,是富貴人舉辦的,不必出家門的。
在霜降前就采集百盆名品菊花,放置廣廈中,前軒後輕,也搭菊花塔。菊花塔前放上好酒好菜,先是家人按長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後喝酒賞菊,賦詩潑墨。而北京文人多在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舉行菊花會。
2、吃柿子習俗。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壹個節氣。此時,在南方很多地區都有吃柿子的習俗。俗話說:“霜降吃燈柿,不會流鼻涕。”民間認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會感冒、流鼻涕。事實上,由於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此時節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鮮美,且營養豐富,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因而就形成霜降時節吃柿子的習俗。
3、進補習俗。
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霜降時節,天氣越發寒冷,民間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們認為先“補重陽”後“補霜降”,而且“秋補”比“冬補”更要緊。因此,霜降時節,民間有“煲羊肉”、“煲羊頭”、“迎霜兔肉”的食俗。
俗話說吃啥補啥,據說吃煲羊頭有助於“頭風”等疾病的治療。醫書上也有加“四珍”、“八珍”的補藥煲羊肉,可以輔療肺病、瘧疾的記載。迎霜兔肉就是經霜的(即霜降)的兔子肉,這時候的兔肉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較高。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鴨肉,鴨肉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