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我要壹份古代山東歷史文化名人的名單。

我要壹份古代山東歷史文化名人的名單。

傅Xi

伏羲是中國人類的祖先之壹,居黃三之首。傳說他有德,如日月之明,所以又叫太昊。伏羲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智者之壹。他對事物有敏銳的觀察力,對土地有深厚的感情,有超人的智慧。傅西施用壹個數學符號描述了他觀察到的壹切(這個二元數學模型已經成為當今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基石),這就是八卦。此外,他還通過使用火種、制作漁網、制作婚禮、制作歷法、創造樂器、制作書法契約等,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生於壽丘(今山東曲阜市),葬於喬杉(今陜西黃陵縣)。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之壹,是五帝之首。在古代的部落戰爭中,黃帝先後打敗了顏地和蚩尤,統壹了黃河下遊。黃帝在位期間,大力發展生產,播種數百種花草樹木,創造文字,開始制作衣服,造船造車,發明指南針,設置算術,控制音樂,創造醫學,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發展。他的貢獻為後人所稱道,被譽為華夏民族的“人類始祖”。

蚩尤,古代東夷部落的首領,是中華民族的三大祖先之壹。蚩尤指揮的九裏部落,居住在泰山地區,東臨大海,是當時物質文明最發達的強大部落聯盟。他們已經開始種植谷物、制作精美的陶器和冶煉金屬。左聯說蚩尤“以金為兵器”,已經發明了金屬兵器。蚩尤也是法律法規最早的制定者和執行者。

古代東夷人的首領少昊是五帝之壹。本名智,字青陽,名宣道。他是黃帝的兒子,因為他練習太昊,所以被稱為少昊。從窮桑(今山東濟寧曲阜北)的即位,遷居曲阜,以金德觀天下,故名金。少昊在位期間,修訂了《太昊律》,設立了工業節度使和農業節度使,分別管理作坊和農業生產;積極測量,觀察天象,設置日歷,發明樂器等。是宗法社會走向繁榮的時期。種種跡象表明,少昊時期,隨著宗法社會的發展和繁榮,大量東方崇日者遷徙到中原各地,促進了黃河中下遊龍山文化的蓬勃發展,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礎。

順木因雙目有神,故名鐘華。相傳是繼堯之後的古帝,宗法社會後期部落聯盟的首領,中國歷史上的聖人,退位制度的代表。因堯“退位”,舜穆為天下王,定都普班,國號“禹”,故稱“禹舜”。舜以孝著稱,中國二十四孝,舜居第壹。虞舜以孝待繼母,以仁待弟弟。儒家被認為是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範。按照儒家列出的世系,虞舜位於公元前2255年,在位48年(公元前2255-2208)。相傳虞舜當政時,天下太平,風調雨順,莊稼豐收。

堯產位於舜。舜上臺後,以德服人,以德服眾生。舜的《齊琦正》設定了五年巡獵制;開四門,清四面八方耳目;命十二牧上帝德,善德,遠人;大聲說出來,傾聽人民的聲音,站在詆毀之樹上(現在已經演變成中國表)。他貫徹重和的方略,以德感化三苗,使他們棄惡從善。舜自強不息,大力刷新政治。壹個初創國家的雛形,創造了壹個政治清明、千國和諧的和平繁榮時代。舜被禹十三年每天壹次根除洪水的精神所感動,三次不進家門。而“預薦玉上天”,把禪位讓給有釘父之仇的寡子玉,則是“天下為公”的體現,被傳為千古佳話。舜不顧年事已高,“南去打獵,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邑(或明條)”。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享年110。的女兒英千裏尋夫,淚流滿面,譜寫了壹曲不朽的愛情絕唱。

後羿,又名羿羿,相傳為夏朝東夷族貧家(今山東德州附近)首領,擅長射箭。當時,夏的兒子太康沈迷於狩獵娛樂,不關心政治,被後羿追殺。太康死後,後羿立太康的弟弟仲康為夏王,實權由後羿掌握。但後羿只是外出打獵,後來被親信韓卓殺死。

姜尚(約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1100年),姓蔣,名子牙。《魯春秋》說他是“東方之士”;《史記》說他是“東海高手”。《程琦》說“太公,海曲縣東祿鄉人”。漢代海曲縣日照市,古稱東祿鄉,可見他原籍日照。馮家溝,現在的絲山鄉,是老太公廟,村東南有姜公臺,據說是太公釣魚的地方。

是炎帝的苗裔,祖上伯夷左玉平姓蔣。掌管四山後,封他為魯。後代從封地姓,所以也叫魯商。他博覽群書,深諳兵法。他曾在朝戈和金夢居住,後西遷,隱居渭水資源。帝辛三十壹年(公元前1123),周文王人姬昌在他外出打獵時遇到了他。談話中,他被公認為難得的賢者,被聘為專事軍事的“司”,被尊稱為“太公王”。

嵇康死後,他的次子姬發繼承了王位,尊稱姜尚為“老師仍然是父親”。10年後,任命為元帥,統壹軍隊滅殷、、,建立了西周,也就是後來的。姜尚公排名第壹,為齊太公封齊桓公為營丘都城。

姜尚在軍事、政治、經濟思想,尤其是軍事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所以太史公說“後世之言,周代之陰權,皆以太公為據”,堪稱兵家鼻祖,兵家之源。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第15任君主。本姓蔣,之子,之弟。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是第壹個統治中原的君主。

寶樹埡

包舒雅(?——前644),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又名“包叔”、“包子”。以善於識人著稱。相傳為後裔,齊國(春秋時山東新泰)公子景叔之子。的,封地在包(今濟南歷城縣包銅山壹帶),所以是包的。(據《元和氏姓編》和《同治》。宗族簡介)

包少年時與管仲交好,相知甚深。齊襄公,叔牙為相公弟公子小白。後來因為相公沒有辦法治理,雅叔知道齊國會亂,也就是帶著公子小白逃到了鄉下;管仲帶著宮子久逃到了魯國。項公被殺,子爵與小白爭奪皇位,小白勝利登基,即齊桓公。桓公任命雅叔為項,雅叔婉言謝絕,推薦管仲。他說:“如果妳想治理齊國,我可以用高;如果妳想支配王子,妳必須掌權。”他勸小白不要壹箭之仇,請妳回到管仲那裏,委托他壹項重要任務。後來經過管仲改革,齊國日益繁榮,諸侯割據。管仲和的時候,雅叔願意在他手下生活,壹起治理國家大事。管仲下輩子後,包死於管仲繼位紀念日。

伯樂(約公元前680年-公元前610年),原名孫楊,春秋中期高國(今山東成武)人。

嬰兒是春秋末期齊國的著名人物。他先後在齊、莊公和任職,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晏子以其政治遠見、外交能力和樸實的風格而聞名。他愛國愛民,敢於直言,在人民群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學識淵博,學識淵博,善於辭令,主張以禮治國,清正廉潔,曾力勸齊景公輕刑、省刑。漢代劉向記載了晏子的《春秋》,曾將晏子與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

孔子(公元前551- 479),生於和魯(今山東曲阜)。中國是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歷史學家、音樂家和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對東方乃至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也是壹位劃時代的教育家,他提出了許多沿用至今的教育思想。他的生日被聯合國和許多國家定為教師節。

左丘明(公元前556 ~公元前451)名丘明明。魯人。作為炎帝的後代,左丘明有著豐富的天文、地理、文史等古籍。作為魯的左史家,他兢兢業業,德才兼備,為當時的人們所景仰。子曰:“左丘明以巧言、好禮、足敬為恥,丘亦以此為恥。恩怨情仇,左丘明恥,丘明恥”。

曾子(公元前505 ~ 432年),春秋末期魯國人。姓沈,字,被尊為。性情沈穩,行為穩重,為人謹慎,謙恭有禮,以孝順著稱。

顏回:(521 ~ 481年前)春秋末期魯國人。子曰元,又名顏元,是孔子最喜愛的弟子。孔子弟子三千人,七十二賢人,晏子被列為七十二賢人之首。13歲師從孔子。他勤奮好學,品德高尚,德行出眾,謙遜獨立,言行壹致,被後人譽為仁者君子的典範。

孫武(約551-?),偉大的軍事理論家,字長青,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人。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齊國的名將,在國內外戰爭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受家學影響,孫武從小熱愛兵法,渴望探索戰爭制勝之道,為日後拜壇、點兵上戰場、在戰爭舞臺上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做準備。可惜當時齊國內亂,幾大家族爭權奪利。孫武無意卷入不必要的家庭鬥爭。他舉家遷往南方的吳國,潛心隱居,潛心研究兵法,尋求新的發展機會。

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字莫名齋,陸人,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墨家創始人。

墨子出身於下層社會。少年時,他曾“師從孔教,被孔所教”。後來他覺得儒家禮法太討厭,重葬浪費財物,使百姓貧窮。長期的哀悼也傷害了他們的健康,阻礙了他們的生計。於是拋棄了儒家,創立了墨家,成為儒家的對立面。他有300名弟子,形成了壹個有組織有紀律的墨家集團。

墨子聲稱“今日皇位上無壹事,下無農難”,這似乎屬於當時的“士”階層。不過,他也承認自己是個“婊子”。他可能當過手工藝人,也可能是手工業小業主,他有相當豐富的制作技藝。墨子“日夜操勞,以自苦為極”,長期遊走於諸侯國之間,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

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名公伯,同名。亦稱公輸、公輸、階級輸、魯式。因為他是魯國人,“象”和“班”讀音相同,這在古代很普遍,所以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吳起(?~ 381年前)戰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左(今山東定陶縣)人。我在曾子學習。後入魯國為將軍,聞之賢而投奔魯國,在武侯時為西河太守。吳起在治療上受到儒家德治思想的影響。如武侯曾將“山河之固”視為魏之寶,而他認為“德不危”。他也相信自己能使魏“成為四境之內的訓教,移風易俗,君臣之義,父子之序。”說明他非常重視政治革新。

扁鵲是戰國時期壹位著名的醫生。姓秦,名嶽,渤海魯(今山東省長清縣)人。他壹生周遊列國,為民治病,刻苦鉆研醫術,積累了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為中國古代醫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孫臏(約公元前380 ~ 320年),戰國中期傑出的軍事家。戰國時期,齊國(今陽谷縣東北)人。孫武的後代。我曾經跟龐涓學過孫子兵法。我研究過孫武和金將軍荀和孫富的兵法。大將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把他騙到魏國,打了壹頓(削了膝蓋骨),封他為孫臏。之後,他被齊國的使者秘密帶回,並被田忌推薦到齊威王當軍師。前353年,州圍魏救趙,在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大獲全勝。341年前,攻魏救韓,在馬嶺(今河南範縣西南)大敗魏軍,俘獲太子沈,龐涓自殺。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柯,戰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主要生活在舊中國梁、時代。相傳,他是的後代,三國中的壹個魯。他曾是子思(孔子之孫)的弟子,成為儒家學者和子思學派的繼承者,發展了這壹學派。完成學業後,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遊說諸侯,經歷了鄒、任、齊、魯、宋、滕、梁(魏)等國。雖然也受到了黃金的榮譽,但君主們不能用他們的方式。孟子對齊威之類的大國特別感興趣。盡管他多次遊說和梁,他還是沒有被任命。其中,只有滕對孟子的遊說很感興趣,並有意實踐他的主張。但由於滕只是壹個“取長補短”的小國,孟子難以有所作為,後來也因失敗而離開。

莊子,名周,戰國(山東東明,河南商丘,安徽蒙城)人,曾是漆園官。與孟子同時代,比孟子稍晚。約生於公元前355年(周憲國王十四年),卒於公元前275年(周赧王四十年)。莊子家境貧寒。他曾經住在壹條簡陋的小巷裏,靠織布為生。

蒙恬(?-前210),祖籍齊國,是孟軻的孫子。我年輕的時候學過監獄法,後來當了獄警。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參加滅齊,任文官。在秦國統壹六國之際,匈奴趁機南下,占領了河南(今內蒙古伊克昭盟)。三十二年,蒙恬奉命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次年收復河南,擊退匈奴七百余裏,並在縣城(今陜西榆林東南)駐軍。蒙恬吸取戰國時期防禦險情的經驗,修築了從榆中(今甘肅)沿黃河至陰山的要塞,連接燕、趙、秦的舊長城,長達五千余裏,北起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南至雲陽(今陜西淳化西北)的直路,構成了秦北的漫長防線。匈奴人被蒙恬的軍事實力嚇得不敢入侵。三十七年,胡亥繼位,蒙恬被誣陷強奸趙高,被迫自殺。

東方朔(公元前154 ~ 93),西漢辭賦家。曼倩這個詞。平原人厭世(今山東惠民)。武帝即位,廣納賢士,上書自薦,拜他為郎。後來在太中任常侍郎、大夫。他幽默風趣,機智風趣,聰明伶俐,經常在武帝面前談笑風生。“觀其時色,直言諫之”(漢書?東方朔傳》)。武帝很奢侈,去了上林苑。東方朔直言進諫,是“取良田於民,缺國之用,取農桑之業,棄成功,失東西”(《漢書?東方朔傳》)。他曾說政治得失是陳農爭取強國之計,但武帝壹直視他為高人,不能重用,於是寫了《難答客》和《論沒有君子》來表達對陳至的不滿。東方朔原集2卷,失傳已久;阿明人張溥編撰的《東方太重集》被收入漢魏六朝誌書壹百零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