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知否》之靜安皇後:假如妳年少有為知進退,會是什麽樣的結局?

《知否》之靜安皇後:假如妳年少有為知進退,會是什麽樣的結局?

在顧廷燁看來,靜安皇後雖然性子肆意了些,卻不失為壹個真性情的好人。多少直言諍臣,因為她的苦勸而保下性命。後宮女子能這樣犯顏直諫,很不容易。

尋常後宮女子犯顏直諫自然是很不容易的,壹則不見得懂什麽朝政,二則即便略懂,也得謹記後妃不得幹政。

按照官方的說法,因奸妃小人挑唆,帝後生隙,其後靜安皇後沈迷於制鏡奇技,於宮內另辟壹小作坊,終日忙碌,再不問宮闈之事,也不願再見皇帝。

據說是靜安皇後從古籍中尋到壹個方子,可以在玻璃上做出鏡子來,比銅鏡強上百倍,可惜沒等靜安皇後制出鏡子,就薨逝了,時年三十七。

由此看來,靜安皇後應該已經發現了“玻璃之母”琉璃夫人是她的前輩老鄉。而作為老鄉,靜安皇後的客居身份雖然高出琉璃夫人N倍,但論到客居生涯的婚姻幸福指數和事業成功指數,顯然都不如老前輩。

或許這與她們當初學的專業有關。從兩人特質來看,琉璃夫人曾是個理工女,靜安皇後也許是個文科生,記了壹肚子的唐詩宋詞,卻沒法子在玻璃的基礎上制出鏡子來,也完全沒發現別人給她下毒達三年之久。

靜安皇後的屍體被查驗出毒素後,武皇帝在屍體旁坐了壹天壹夜。不過短短幾日,原本豪邁英武的武皇帝心性大變,暴怒多疑,不但徹查宮廷,杖斃宮人宮妃近千余人,還掀起幾樁大案,將無數官吏投入大獄拷問。

武朝末期,皇帝開始迷信術士之說,徹夜祭壇招魂,無果,幾近絕望。某日深夜,他忽夢醒,徹夜縱馬去孝陵,跑到靜安皇後的棺槨旁痛哭壹場,絮絮叨叨說些胡言亂語,然後清晨再縱馬回來上朝。自此之後,就養成了習慣。

壹次武皇帝偶感風寒發低燒,內外臣工都規勸不住,他依舊徹夜馳馬去孝陵看老婆,次日回來後就高燒不止,不久駕崩。

靜安皇後生前曾說過,她這輩子最後悔之事,就是少年早慧,才貌聞名天下。聞者只道是盛名之累,除了後輩老鄉明蘭,無人知道她的慧是別人之慧,她的才是別人之才,靜安皇後真正後悔的,是年少時的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