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臯陶的相關爭議

臯陶的相關爭議

臯陶別名庭堅:

《左傳·文公·文公十八年》載:“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敳、梼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以至於堯,堯不能舉。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後土”。

《左傳·文公·文公五年》載:“冬,楚公子燮滅蓼,臧文仲聞六與蓼滅,曰:「臯陶庭堅不祀忽諸。德之不建,民之無援,哀哉!」”。

鄭玄註《論語》雲:“臯陶為士師,號曰庭堅。”

杜預曰「蓼與六皆咎繇後」

此蓼國為臯陶後代之封國,已被考古所驗證。庭堅即臯陶之名,亦說明臯陶乃顓頊帝之後,非是伯益之父大業。 實際上,大業與臯陶並不是同壹個人:史書中僅僅是說“臯陶之子孫被封於英、六”,並未說其子為伯益;歷史上的益、伯益、伯夷也不是同壹個人。伯益應該是大業之子。

古籍記載臯陶生三子,長子伯益(伯翳)能馴鳥獸,事虞,食於嬴(山東省萊蕪市);次仲甄,事夏,封六(安徽省六安市);次封偃,(山東曲阜西)偃後俱食於楚。臯陶卒後其長子伯益封於少昊之墟,成為諸嬴之祖,後世威震四海的秦始皇嬴政乃臯陶長子伯益之後,臯陶長子伯益原是舜的畜馬官,因養馬有功被賜於“嬴”姓,周孝王時,伯益之後又營養牲口被封“秦邑”,號稱“秦嬴”。伯益後裔造父。周繆王時造文取驥之乘匹獻繆王,王使造父禦,攻徐偃王,破之。仍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趙城(山西洪洞縣趙城鎮),古造父之邑,趙姓始祖。次子,事夏,後封於六安。而英、六等姓為臯陶少子後;嬴姓和舒、徐、阮、江、黃、李、梁、趙、蕭、費、莒等氏均為臯陶後裔。

後來禹又舉薦臯陶的長子伯益為繼承人。禹根據臯陶的品德和功勞而舉他為繼承人,並授政於他。但臯陶未繼位即去世,禹便舉薦其長子伯益為繼承人,也授政於伯益,又封伯益與帝舜之女所生的兒子玄仲領江地(意思是凡有江水流經的地域皆為玄仲封地),還把費、英、六、偃等壹帶封給臯陶其他後裔;玄仲的江國和費、英、六、徐等方國形成龐大的嬴姓方國群,直到春秋時還大部分存在,後多為楚國所滅,秦楚因此成為世仇,在秦始皇統壹六國前,楚國成為被秦國攻略最多的國家。唐玄宗以李氏始祖臯陶為榮,於天寶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為“德明皇帝” 。

後代分稱為臯陶氏、臯氏、陶氏、李氏、阮式等,臯陶是這些姓氏的得姓始祖。今六安城東有臯陶墓,夏、商、西周到春秋戰國時的秦國、趙國、江國、黃國、徐國、費國、偃國、英國、六安國、蕭國、阮國、梁國、莒國等嬴姓諸侯國的貴族都是臯陶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