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簡介 (1125~1210) 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 興)人。祖父陸佃,徽宗時官至尚書右丞,被誣元□黨 籍,罷知亳州。父陸宰,官朝請大夫,直秘閣。陸遊出 身於壹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世宦家庭。他誕生和 成長的年代,正當宋王朝腐敗不振、屢遭金國(女真族) 進犯的時候。陸遊誕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 汴京(今河南開封),他隨父陸宰向南逃亡,在“經旬 不炊”和夜聞金兵馬嘶中,歷盡艱辛,逃至壽春(今安 徽壽縣),後又逃歸故鄉山陰。飽經喪亂的生活感受,群 情激昂的抗敵氣氛,給童年時代的陸遊留下難忘的印象, 並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他後來曾這樣回憶道:“紹 興初,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 眥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雖醜 裔方張,視之蔑如也。”(《跋傅給事帖》) 生平 陸遊自幼好學不倦,自稱“我生學語即耽書, 萬卷縱橫眼欲枯”。青年時代曾從江西派詩人曾□學詩, 得到不少啟發,但他並未受其束縛,又從前代大詩人屈 原、陶淵明、李白、杜甫、岑參等人的詩作中汲取滋養。 封建家庭雖然給陸遊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別是愛 國教育,但也給他帶來婚姻上的不幸。他20歲時與唐氏 結婚,夫妻感情甚篤,可是母親卻不喜歡唐氏,硬逼著 他們夫妻離散。離婚後,陸遊非常傷痛,曾在10年後的 壹次偶然相遇中寫了〔釵頭鳳〕詞以寄深情,此後多次 賦詩懷念,直至老年還寫了有名的愛情詩《沈園》。 陸遊29歲時,赴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應鎖廳試, 名列第壹,但因居於投降派權臣秦檜的孫子之前,又因 他不忘國恥“喜論恢復”,於是受到秦檜忌恨,竟在復 試時將他除名。秦檜死後,孝宗即位,起初頗有抗金之 誌,主戰派受到重視,陸遊方被起用。他積極向朝廷提 出許多抗敵復國的軍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於張浚舉 兵北伐,部下將領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戰終於受 挫。宋朝廷立即動搖,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陸遊也 被加上“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 罷黜還鄉。 陸遊在故鄉山陰鏡湖之濱閑居 4年,屢次上書求職, 最後才於乾道五年(1169)得壹個夔州(今四川奉節)通 判小官,其時已45歲。他迫於生計,不得不於次年遠行 入蜀就任。由於位卑職微,再加僻處山城,感到無所作 為,但任期滿後“歸又無所得食”,不得不又上書求“捐 壹官以祿之,使粗可活”。乾道八年(1172)主戰將領四 川宣撫使王炎聘他為幹辦公事,延至幕中襄理軍務。這 使陸遊的生活發生很大變化,他換上戎裝,馳騁在當時 國防前線南鄭(今漢中)壹帶。鐵馬秋風、豪雄飛縱的 軍旅生活,使陸遊的懷抱不禁為之壹開,寫出了許多熱 情奔放的愛國詩篇。“飛霜掠面寒壓指,壹寸丹心唯報 國”,可算是他這壹時期生活和心情的寫照。特別是當 他看到川陜地勢險要,民氣豪俠,覺得可用關中作根本, 以謀反攻收復失地。於是便向王炎陳進取之策,提出壹 些經略中原、積粟練兵的戰略。他充滿勝利的信心,認 為“王師入秦駐壹月,傳檄足定河南北”。可是陸遊的 這壹片報國赤忱,並不能實現。腐敗的宋朝廷,只求茍 安,無意進取,致使將士閑置前線,“報國欲死無戰場”。 不久,宋朝廷將王炎召回,隨即罷免,陸遊也改任成都府 安撫司參議官。他只好抱著“不見王師出散關”和“悲 歌仰天淚如雨”的激憤心情,眼看著收復中原的希望破 滅。此後,陸遊又在蜀州、嘉州、榮州代理通判、知州 等職,自稱“身如林下僧”,抗戰復國的壯誌壹直得不 到伸展的機會。 淳熙二年(1175),範成大鎮蜀,邀陸遊至其幕中任參 議官。陸與範素有詩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場禮數,以 至引起了同僚譏議;又由於陸遊的復國抱負和個人的功 名事業長久得不到伸展,常以“脫巾漉酒,拄笏看山”為 自得,甚至在琵琶腰鼓、舞衫香霧中尋求精神遂又麻醉, 被同僚指責為“不拘禮法,恃酒頹放”。於是陸遊索性 自號“放翁”,並在詩中這樣解嘲道:“名姓已甘黃紙 外,光陰全付綠樽中。門前剝啄誰相覓,賀我今年號放 翁。”從此,“放翁”便和他的詩名同著於世。 陸遊在川陜 9年,祖國的山川形勢、風土民情豐富 了他的生活體驗。特別是在南鄭前線,他接觸到許多邊 防戰士和“忍死望恢復”的“遺民”,使他的精神境界 不禁大開,並將許多富有生活實感的愛國激情傾註於詩。 這是他創作上收獲最多的時期。陸遊對這壹創作階段很 珍視,覺得“詩家三昧忽見前”,於是將全部詩作題名 為《劍南詩稿》。 淳熙五年(1178)春,陸遊詩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見, 但並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 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在江西任上,當地發生水災,他 “草行露宿”,不辭辛苦,親到災區視察,並“奏撥義 倉賑濟,檄諸郡發粟以予民”,不料卻因此觸犯當道,竟 以“擅權”罪名罷職還鄉。 陸遊在家閑居 6年,已經62歲,才又被起用為嚴州 (今浙江建德)知州。他赴京受命,寫了有名的七律《臨 安春雨初霽》,其中“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 花”兩句,得到孝宗的激賞,但孝宗並不了解陸遊的真 正抱負,只叫他到嚴州後,“職事之暇,可以賦詠自適”。 新職雖然不合陸遊素誌,但他還是勤勉從事,正如詩中 所說:“憂民懷懍懍,謀己恥營營。”他在任上,力求 “寬期會,簡追胥,戒興作,節燕遊”,因此得到當地 人民的愛戴,為他立碑,並為他曾經作過嚴州太守的高 祖陸軫立祠,以紀念他們祖孫二人。 浙江紹興沈園故址壹角 在嚴州任職期間,陸遊曾將歷年所作詩,特別是早 年的作品,嚴加刪選,***得2500余首,刊刻為《劍南詩 稿》20卷。此書行世後,深得當時文壇贊譽。 淳熙十五年(1188),陸遊在嚴州任滿,卸職還鄉。 不久,被召赴臨安任軍器少監。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 議大夫禮部郎中。於是他又連上奏章,諫勸朝廷“力圖 大計,宵旰勿怠”,並提出“救民之貧,莫先於輕賦”等 政治主張。這時宋朝廷已耽於偏安享樂,無意進取,所以 陸遊的建議不僅不被采納,反而遭到□佞之徒的彈劾,以 “嘲詠風月”的罪名再度罷官。陸遊對此非常憤慨,便 索性將山陰鏡湖故居命名為“風月軒”,以示譏諷。 此後,陸遊長期蟄居農村,計有12年之久,在幽靜但 卻清貧的生活中度著晚年。他將書室命名為“老學庵”, 以坐擁書城為樂,正像詩中所說:“萬卷古今消永日,壹窗 昏曉送流年。”另外,他還親自參加壹些農業勞動:“扶衰 業耕桑”,“夜半起飯牛”,甚至為了應付“吏征租”, 不得不典質衣服。由於他“身雜老農間”,了解到下層 人民的痛苦,而且感到“忠言乃在閭裏間”,所以想和他 們傾吐滿腔愛國熱情:“耿耿壹寸心,思與窮友論。”農 民們也感到陸遊可敬可親,每當看到他走來,便取出酒 菜招待。他們為了感謝陸遊治病施藥,更是“村巷歡欣 夾道迎”,而且生子多以“陸”字為名,以報“活我” 之恩。 在陸遊鄉居時,寧宗於紹熙五年(1194)七月代光宗 即位,次年改國號為慶元。外戚韓□胄當政。他斥理學 為偽學,罷逐宗室大臣趙汝愚及理學家朱熹等,史稱“慶 元黨禁”。在這壹時期,陸遊曾應韓□胄之請,為他撰寫 了《南園記》,希望他“勤勞王事”。嘉秦二年(1202), 宋朝因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尚未完成,召陸遊入朝修撰, 次年修畢,即辭官還鄉。開禧二年(1206),韓□胄對金 宣戰,因急於貪功,貿然出師,不久即以失敗告終。 韓亦被殺取首送金議和。由於陸遊和韓曾有上述關 系,在當時和後來都曾受到壹些責難,認為“晚節”不 終。其實,陸遊在韓當政時退而復出,主要是為抗敵復 國的夙願所驅使,並無趨炎附勢之意。 陸遊於嘉泰三年辭官還鄉,已近80高齡。此後猶賦 詩作文不輟,但身體卻逐年衰弱,終於在嘉定二年(1209) 十二月二十九日,85歲的老詩人抱著未見國土收復的遺 恨,與世長辭。 詩歌創作 陸遊是壹位創作特別豐富的詩人,集中 存詩***約9300余首。他的詩大致可以分為三期:第壹期 是從少年到中年(46歲)入蜀以前。這壹時期最長(約 30年),但集中現存詩卻最少,約 200首左右,這是因 為他將早年那些“但欲工藻繪”的作品盡行刪去的結果。 據其《跋詩稿》中所說,他曾將42歲以前的詩“又去十 之九”,估計刪去總在萬首以上。由此也可看出,他前期 的詩作主要偏於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實。第二 期是入蜀以後,到他54歲罷官東歸,前後近20年,存詩 2400余首。這壹時期他從軍南鄭,深入國防前線,充滿 戰鬥氣息的豪邁生活以及雄奇壯偉的山川形勢,不僅加 深了他對現實的體驗和激發了他愛國的思想感情,同時 詩風也隨之壹變,正像他在詩中所說的“地勝頓驚詩律 壯”。這壹時期詩歌創作的成熟和豐富,奠定了他作為 壹代文宗的崇高地位。第三期是長期蟄居故鄉山陰壹直 到逝世,亦有20年,現存詩約近6500首。這壹時期的詩 作最多,當是由於晚年未暇刪汰的緣故。這壹時期他生 活比較平靜,與農民接觸較多,再加他宦海沈浮,飽經 憂患,且年事漸高,因此在詩中表現為壹種清曠淡遠的 田園風味,並不時流露著蒼涼的人生感慨。“詩到無人 愛處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時的某種心情和所向往的 藝術境界。另外,在這壹時期的詩中,也表現出趨向質 樸而沈實的創作風格,如許多反映農村疾苦的詩即屬此 類。以上所分三期,僅是大致而言,並不能截然分割。其 實每壹時期都有出色的作品,即使是早期,在語言韻律 等方面,也顯示了詩人藝術上的功力,從而為後來達到 更高的成就準備了基礎。更重要的是,在陸遊的詩中始 終貫串著壹個永不衰退的特色,這就是熾熱的愛國主義 精神。這壹特色在他中年入蜀以後,表現尤為明顯,不僅 在同時代的詩人中顯得很突出,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罕 見的,無怪梁啟超稱之為“亙古男兒壹放翁”。由於陸 遊所寫的詩“言恢復者十之五六”,故屢遭投降派的打 擊和排擠。但他“位卑未敢忘憂國”,抗敵禦侮壹直是 最能觸發他創作激情的思想主題。在他早年的詩中曾這 樣寫著:“戰死士所有,恥復守妻孥”(《夜讀兵書》); 到了82歲的老年,還是“壹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 燕趙”(《老馬行》)。正是這種永不衰竭的愛國熱情, 使陸遊唱出了那壹時代最高亢的歌聲。他所寫的許多感 情激昂、氣概宏肆的詩篇,像黃鐘大呂壹般地震蕩人心。
陸遊詩稿墨跡
陸遊的“壹片丹心”始終得不到報國的機會,不能 不常常感到壓抑和憤慨,在詩中也就表現為在激昂的基 調中又鳴響著悲愴。正象他在有名的《書憤》詩中所歌 詠的:“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 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 斑。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又如:“白發 蕭蕭臥澤中,□憑天地鑒孤忠。……壯心未與年俱老,死 去猶能作鬼雄。”其他還有《金錯刀行》、《送七兄赴 揚州帥幕》、《胡無人》、《病起書懷》、《關山月》、 《出塞曲》、《夜泊水村》、《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 感》、《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縱筆》、《隴頭水》 等等,都是氣壯語豪而又托興深微之作。特別感人的是, 陸遊在臨終前夕,還不忘收復國土,在有名的《示兒》 詩中寫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 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以上這類詩,堪稱是 最能體現陸遊創作精神的代表作。 陸遊不僅在詩中抒發了對祖國的熱愛,同時還對腐 朽無能、茍安求和的統治當局發出憤怒的譴責:“諸公 尚守和親策,誌士虛捐少壯年”(《感憤》);“公卿 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嶽飛”(《夜讀範至能〈攬轡 錄〉》)。另外,陸遊還在《追感往事》、《客從城中 來》、《北巖》、《關山月》等詩中痛斥那些不恤國難、 唯知奢靡享樂的官僚。面對著“朱門沈沈按歌舞,廄馬 肥死弓斷弦”的腐敗現象,他痛心疾首地大聲疾呼:“於 乎此何心,有酒吾忍酌?”(《醉歌》) 對處於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下的人民,陸遊也在詩 中表現著深切的關懷。在《三月二十五夜達旦不能寐》、 《秋獲歌》、《秋賽》、《農家嘆》等詩中,他描述當 時的現實是:“富豪役千奴,貧老無寸帛”,“常年征 科煩□楚,縣家血濕庭前土”,“壹身入縣庭,日夜窮笞 榜。”由於陸遊對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所以他對被迫 反抗的人民懷著不尋常的同情,以至在《兩獐》、《疾 小愈縱筆作短章》等詩中出現了這樣光輝的思想:“吏 或無佳政,盜賊起齊民”;“彼盜皆吾民,初非若胡羌。 奈何壹朝憤,直欲事毆攘?”這種對“盜賊”的看法已經 沖破壹般文士的觀點,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難能可貴 的。 總之,憂國、愛民、誓死抗戰,是陸詩的最大特色 並能傳誦千古的原因。除此以外,陸遊還寫了很多別具 風采的詩。這些詩或抒發生活感情,或描寫山川風物,呈 現著自然流暢而又清新俊逸的風格;其中還有些作品將 詩情和哲理藝術地交融在壹起。如《春曉》:“花經風 雨人方惜,士在江湖道益尊”;又如《遊山西村》:“山 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劍門道中遇微雨》: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等等。 陸遊的詩可謂各體兼備,無論是古體、律詩、絕句 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寫得又多又好。在這方面, 陸遊繼承了前人的經驗,同時又富有自己的創造,所以有 人稱他和杜甫、李商隱完成七律創作上的“三變”(舒 位《瓶水齋詩話》);又稱他的七律“當時無與比埒” (沈德潛《說詩□語》)。在陸遊的七律中,確是名章 俊旬層見疊出,每為人所傳誦。如“江聲不盡英雄恨,天 意無私草木秋”(《黃州》);“老子猶堪絕大漠,諸 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萬裏關河孤枕夢, 五更風雨四山秋”(《枕上作》);“九軌徐行怒濤上, 千艘橫系大江心”(《度浮橋至南臺》);“月色橫分 窗壹半,秋聲正在樹中間”(《枕上》);“溪鳥低飛 畫橋外,路人相值綠陰中”(《衡門獨立》)等等。這 些名作名句,或壯闊雄渾,或清新如畫,不僅對仗工穩, 而且流走生動,不落纖巧。 除七律外,陸遊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當推絕詩,前 人曾稱“可直追唐音”。這類詩除前面提到的《示兒》、 《劍門道中遇微雨》等篇外,其他如《秋夜將曉出籬門 迎涼有感》“三萬裏河東入海”,《楚城》“江上荒城 猿鳥悲”,《小雨極涼舟中熟睡至夕》“舟中壹雨掃飛 蠅”等等,都不愧是“視唐殆無愧色”的絕句。 陸遊的詩雖然呈現著多彩多姿的風格,但從總的創 作傾向來看,還是以現實主義為主,正如他自己所說:“道 向虛中得,文從實處工。”他繼承了屈原等前代詩人憂國 憂民的優良傳統,並立足於自己的時代而作了出色的發 揮。所以有人將他和杜甫媲美,譽之為“可稱詩史”(《後 村先生大全集》)。不過,陸遊也不時在詩中馳騁其豐 富的藝術想象,如在《五月十壹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 征,盡復漢唐故地……》詩中,繪聲繪色地描寫了抗戰勝 利的歡樂情景:“駕前六軍錯錦繡,秋風鼓角聲滿天。苜 蓿峰前盡停障,平安火在交河上。涼州女兒滿高樓,梳頭 已學京都樣。”其他如在《醉歌》、《出塞曲》、《神 君歌》等詩中,也表現著思飄雲外的浪漫風韻,無怪他 又有“小太白”之稱。不過陸遊的這類詩作仍然帶著強 烈的現實色彩;或者說是現實理想得不到滿足的壹種反 激。 陸遊詩稿墨跡 總之,陸詩無論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取得很高的成 就,誠如前人所稱:“無意不搜而不落纖巧,無語不新而 不事塗澤,實古來詩家所未見。”(趙翼《甌北詩話》) 陸詩也有不足之處。它雖然“清空壹氣,明白如話”, 但有時不免率爾成章,氣勢有余而含蘊不足。還有壹個 比較顯著的缺點,是詞意和句法有互相重復蹈襲的現象, 特別是在晚年。這是由於他創作甚豐,因而“不暇剪除 蕩滌”的原故。此外,由於陸遊畢竟是壹位生活在封建 時代的詩人,思想上難免有許多局限,特別是當他受到 黑暗勢力打擊的時候,更容易產生空虛、悲觀的情緒,有 時甚至在那些寫得激昂慷慨的詩中也不能避免。如“君 看赤壁終陳跡,生子何須似仲謀”(《黃州》);“百 年細數半行路,萬事不如長醉眠”(《寓館晚興》)等 等。但陸詩的這些消極因素,與他的整個創作比較起來, 終是小疵,並不影響他作為壹位大家屹立於宋代文壇。 詞的創作 陸遊不僅工詩,還兼長寫詞。由於他對 這種詩體不甚註重,所以詞作不多,現存詞***有 130首。 他的詞也是風格多樣並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詞寫得清 麗纏綿,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如有名的〔釵 頭鳳〕即屬此類。在這首詞中他對硬被封建勢力拆散的 前妻唐氏,傾吐了曲折而深摯的戀情:“紅酥手,黃□ 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壹懷愁緒,幾 年離索。錯,錯,錯!”其他如〔鷓鴣天〕“南浦舟中 兩玉人”,〔臨江仙〕“鳩雨催成新綠”,〔蝶戀花〕 “陌上簫聲寒食近”,〔水龍吟〕“樽前花底尋春處” 等,亦是情致深婉的作品。但是,陸遊畢竟又和當時為 他所推崇的婉約派詞人秦觀不同,他在詞中並不是壹味 剪紅刻翠,而是常常抒發著深沈的人生感受,或寄寓著 高超的襟懷,如〔南鄉子〕:“早歲入皇州,樽酒相逢盡 勝流。三十年來真壹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又 如〔蔔算子〕:“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其他如〔漁家傲〕“東望山陰 何處是”,〔雙頭蓮〕“華鬢星星,驚壯誌成虛,此身 如寄”等等,或蒼涼曠遠,或寓意深刻,這類詞又和蘇 軾比較接近。但是最能體現陸遊的身世經歷和個性特色 的,還是他的那些寫得慷慨雄渾、蕩漾著愛國激情的詞 作,如〔漢宮春〕:“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截虎平 川。吹笳暮歸野帳,雪壓青氈。淋漓醉墨,看龍蛇飛落 蠻□。人誤許,詩情將略,壹時才氣超然。”又如〔謝池 春〕:“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雲高,狼烽夜舉。 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笑儒冠,自來多誤。”其他如 〔訴衷情〕“當年萬裏覓封侯”,〔桃源憶故人〕“中 原當日三川震”,〔夜遊宮〕“雪曉清笳亂起”等等,都 是飽含著壹片報國熱忱的雄健之作。這類詞又和辛棄疾 比較接近。毋怪前人曾稱陸遊的詞“纖絕處似淮海,雄 快處似東波”(楊慎《詞品》);又有人說“超爽處更 似稼軒”(毛晉《宋六十家詞·放翁詞跋》),這個評語 是有道理的,他和辛棄疾確是壹掃當時纖麗的詞風,雖 然從總體來說稍遜於辛詞的成就。 陸遊在散文上也著述甚豐,而且頗有造詣。其中記 銘序跋之類,或敘述生活經歷,或抒發思想感情,或論 文說詩,此類最能體現陸遊散文的成就,同時也如在詩 中壹樣,不時表現著愛國主義的情懷,如《靜鎮堂記》、 《銅壺閣記》、《書渭橋事》、《傅給事外制集序》等 皆是。其他如《淡齋居士詩序》等文,則表現了陸遊對 文學的卓越見解:“蓋人之情,悲憤積於中而無言,始發 為詩,不然,無詩矣。蘇武、李陵、陶潛、謝靈運、杜 甫、李白,激於不能自已,故其詩為百代法。”這種視 創作重在內在修養而不在於外在形式的觀點,對他所說 的“工夫在詩外”可算是作了進壹步的發揮。陸遊還有 壹些別具風格的散文如《煙艇記》、《書巢記》、《居 室記》等,寫鄉居生活之狀,淡雅雋永,頗似富有情味 的小品文。《入蜀記》6卷,筆致簡潔而又宛然如繪,不 僅是引人入勝的遊記,同時對考訂古跡和地理沿革也有 資助。至於他的《老學庵筆記》則是隨筆式的散文,筆 墨雖簡而內容甚豐,所記多系軼文故實,頗有史料價值。 其中論詩諸條(如批評時人“解杜甫但尋出處”等),亦 堪稱卓見。 總之,陸遊是壹位創作豐富,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 家。特別是在詩歌創作上,成就尤其突出。人們公認他 高於當時與他並稱的尤袤、範成大、楊萬裏,清代人趙 翼還認為他勝似蘇軾。他說:“宋詩以蘇、陸為兩大家, 後人震於東坡之名,往往謂蘇勝於陸,而不知陸實勝蘇 也”(《甌北詩話》)。從總體來看,特別是從反映時 代的深度和廣度來看,陸遊確不愧是宋代最傑出的詩人。 作品集 陸遊的著作,據汲古閣刻《陸放翁全集》, 計有:《劍南詩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 括詞2卷,《入蜀記》6卷),《放翁逸稿》2卷,《南唐 書》18卷,《老學庵筆記》10卷等。其他尚有《放翁家 訓》(見於《知不足齋叢書》)及《家世舊聞》等。中 華書局於1976年排印《陸遊集》5冊,書後附今人孔凡禮 《陸遊佚著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