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梁思成培養了大批建築人才,以嚴謹勤奮的學風著稱。他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努力探索中國建築的創作道路,提出了文物保護的理論和方法,為建築學做出了突出貢獻。也是新中國首都城市規劃的推動者,新中國成立以來多項重大設計方案的主持人。因為父親梁啟超在“戊戌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梁思成在東京度過童年,就讀日本華僑學校。在父親的影響和督促下,梁思成從小學習《左傳》、《史記》等古籍,使梁思成對中國古代文化有了良好的基礎和濃厚的興趣。從甲午戰爭到庚子賠款,中國屢受外國欺淩,培養了梁思成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民族意識。梁思成11歲從日本回到北京,14歲進入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的前身)。學習期間,梁思成不僅學習優秀,而且興趣廣泛。他也非常關心政治。五四時期是清華大學誌願軍等愛國組織的骨幹。65438-0924,梁思成赴美,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他努力學習,對西方文化和建築史特別感興趣。65438到0927,梁思成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建築學碩士學位。1931年,梁思成舉家遷居北平,加入中國專門研究古代建築的學術機構——中國建築學會,任法語部主任。從那以後,他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
3.新中國成立後,梁思成壹直以極大的熱情參加各項建設工作,除此之外,他還是清華大學建築系的教授和系主任。梁思成壹生不僅研究中國古建築,而且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培養了大批建築人才。梁思成學術無私。他希望把他所有的知識傳授給年輕壹代。無論是過去積累的,還是最近獲得的,他都不會保守秘密,盡全力教給大家。梁思成的學術成就也受到國外學術界的重視。在美國,有專門研究梁思成生平的學者,出版了他的英文專著《影像中國建築史》。專門研究中國科學史的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說,梁思成是“中國建築史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