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夏天,人們迎來壹部讓人驚喜的國產動畫電影——《哪咤之魔童降世》。
在壹片叫好聲中,電影裏的哪咤形象卻頗受爭議,壹改深入人心的小萌娃形象,轉為面部表情怪咖的模樣,覺醒之後,則是壹個威風凜凜的少年。
對於哪咤形象的討論,成了熱點話題。?《哪咤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咤形象,到底有沒有依據?我們不妨從哪咤的來源說起。?
哪咤形象,是來自印度嗎?受《西遊記》神話的影響,大多數人壹直認為哪咤是中國的原創神,但實際上,哪咤從何而來,主流說法是來自印度,是隨著佛教壹起傳入中國的。?
相傳哪咤是毗沙門天王的兒子,佛教典籍《佛所行贊》中有記載。其中的毗沙門是梵文譯音,翻譯過來就是多聞天王,意思是福德聞於四方,是佛陀坐下四大護法之壹,他身著甲胄,右手持慧傘、左手持神鼠,日常工作是護持須彌山北方世界。? 那羅鳩婆也是梵文譯音,中文譯名哪咤。他雖是毗沙門天王之子,母親是吉祥天女,師傅是釋迦牟尼,他三頭六臂,手持戟,神通廣大,但卻生得壹副夜叉模樣,是夜叉壹族中的統帥大將。這就是中國神話中哪咤的原型。?
在唐朝以前,中國是沒有哪咤的,直到唐朝高僧大廣智不空翻譯佛經後,才確立他是毗沙門天王家第三子的地位,後世稱哪咤三太子就由此而來。
《哪咤之魔童降世》中的小魔童,倒和佛經中所說的,頗有相似之處。 後來被道教吸收的哪咤,從醜陋的夜叉,到忿怒且莊嚴,哪咤完成了從印度到中國的變化。
他後來變成我們所熟悉的那個神仙娃娃,就多虧了道教和文人們的演義了。那羅鳩婆最早的中文譯名是哪咤,進入中國,隨著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間的普及,哪咤這壹形象也被道教所吸收,創作出了具有中國血統的道教靈童——哪咤。也就是說,那羅鳩婆那咤雖然是中國哪咤的原型,但兩者不可混為壹談。
在哪咤形象的改變之初,佛道的劃分還比較模糊,這就造成了壹些非常有趣的事情,比如按照佛教的說法,哪咤是多聞天王之子;而隨道教的流傳,民間傳說中出現了哪咤父親是托塔天王的說法,文人們在創作的時候,常常把這兩重身份混淆。
不管哪咤歸屬哪壹派,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都是很光輝耀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