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琵琶(bào pí pá ) 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經典詩句:“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誌。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抺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壹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沈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壹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武陵年少爭纏頭,壹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求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喞喞。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壹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元和十年,我被貶到九江當司馬。第二年秋季的壹個夜晚,到湓浦口送壹個朋友,聽見船中有人彈琵琶,那聲音,錚錚縱縱,很有京城裏的韻味。問那個人,才知道她原來是長安歌伎,曾經跟曹、穆兩位名師學彈琵琶,年紀漸大,姿色衰退,只好給壹個商人當老婆。我便吩咐擺酒,讓她暢快地彈幾只曲子。她彈奏完畢,十分憂傷。敘述了年輕時候的歡樂情景;可是如今呢,飄零憔悴,在江湖中間輾轉流離!我從京城裏貶出來,已有兩年,心情平靜,安於現狀。聽了她的話,這天晚上,才感覺到被貶謫的味道,因而作了這首長詩送給她,***計六百壹十二字(實際上全詩是六百壹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晚間在潯陽江邊送別友人,楓葉荻花,在秋風裏沙沙抖動。主人下了馬,走進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卻沒有音樂助興。悶悶地喝醉了,淒淒慘慘地將要分別,將分別的時候,茫茫的江水裏沈浸著明月。忽然聽見水面上飄來琵琶的聲音。主人忘記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著聲音悄悄地詢問是什麽人在彈琵琶,琵琶聲停止了,想說話卻遲遲地沒有說話。 移近船只,請那個人相見。添酒、挑燈,又擺上酒宴。再三呼喚,她才肯走出船艙,還抱著琵琶,遮住半邊臉龐。擰轉軸子,撥動了兩三下絲弦,還沒有彈成曲調,已經充滿了情感。每壹弦都在嘆息,每壹聲都在沈思,好像在訴說不得意的身世,低著眉隨著手繼續地彈啊,彈,說盡那無限傷心的事件。輕輕地攏,慢慢地撚、又抹又挑,開頭彈的是《霓裳》,後來彈的是《六幺》,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風驟雨,細弦切切,好像是兒女私語。嘈嘈切切,錯雜成壹片,大珠小珠,落滿了玉盤.花底的黃鶯間間關關——叫得多麽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麽艱難!流水凍結了,也凍結了琵琶的弦於,弦子凍結了,聲音也暫時停止。另外流露出壹種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愁恨,這時候沒有聲音,卻比有聲音的更激動人心。突然爆破壹只銀瓶,水漿奔進,驟然殺出壹隊鐵騎,刀槍轟鳴。曲子彈完了,收回撥子從弦索中間劃過,四根弦發出同壹個聲音,好像撕裂綢帛。東邊西邊的船舫裏都靜悄悄沒人說話,只看見壹輪秋月在江心裏閃耀銀波。
疑疑吞吞地放下撥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來顯得十分肅敬。她訴說:“本來是京城裏的姑娘,家住在蝦蟆陵附近。十三歲就學會了彈琵琶的技藝,名字登記在教坊的第壹部裏。彈罷曲於,曾贏得曲師的贊揚,妝梳起來,常引起秋娘的妒嫉。五陵少年,爭先恐後地贈送禮品,壹只曲子,換來無數匹吳綾蜀錦。打拍子敲碎了鈿頭雲篦,吃美酒潑臟了血色羅裙。今年歡笑啊,明年歡笑,輕輕地度過了多少個秋夜春天;同屬的姐妹嫁給了軍人,老鴇辭別了人世,無情的時光,奪去了美艷的紅顏。門前的車馬,越來越稀,嫁了個商人,跟他到這裏。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別離,上個月又到浮梁,去買茶做生意。留下我在江口,獨守這空蕩蕩的船倉,繞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麽寒涼。深夜裏忽然夢見少年時代的往事,滿臉淚水,哭醒來更加悲傷。……”
我聽了琵琶聲已經嘆息,又聽了這番話更加歔欷。同樣是失意人流落在遠方,碰在壹起啊,從前不認識那又何妨!我自從去年辭別了京城,貶官在潯陽,壹直臥病。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哪有音樂,壹年到頭,也聽不見管弦奏鳴。居住在湓江附近,低窪潮濕,院子周圍,盡長些黃蘆苦竹。早上晚間,在這兒聽見的都是什麽?除了杜鵑的哀鳴,就只有猿猴的悲哭。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來,卻往往自酌自飲。難道說沒有山歌?也沒有村笛?嘔啞嘲哳,那聲音也實在難聽!今晚上聽了妳用琵琶彈奏的樂曲,象聽了天上的仙樂,耳朵也頓時清明。不要告辭,請坐下再彈壹只曲子,我替妳譜寫歌詞,題目就叫作《琵琶行》。
聽了我的話長久地站立,又坐下撥弦索,撥得更急。淒淒切切,不象剛才的聲音,滿座的聽眾,都忍不住哭泣。這當中哪壹個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馬的眼淚啊,濕透了青衫! 《琵琶行》作於唐憲宗元和十壹年(公元816年)秋,時白居易四十五歲,任江州司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遺,後又任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禦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進壹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的“反側”之心。這時白居易挺身而出,堅決主張討賊,認為否則國將不國。白居易這種主張本來是對的,但因為他平素寫諷喻詩得罪了許多朝廷的權貴,於是有人就說他官小位卑,擅越職分。再加上有人給他羅織罪名,於是貶之為江州司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是刺史的助手,聽起來也像是不錯,但實際上在中唐時期這個職位是專門安置“犯罪”官員的,是變相發配到某地去接受監督看管的。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鬥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其多。
《琵琶行》作於他貶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著敘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淒涼身世,抒發了作者個人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郁悲淒之情。在這裏,詩人把壹個倡女視為自己的風塵知己,與她同病相憐,寫人寫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沈、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為壹體,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尋常的感染力。
詩前的小序介紹了長詩所述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寫作此詩的緣起,實際上它已經簡單地概括了後面長詩的基本內容。左遷:指降職、貶官。湓浦口:湓水與長江的匯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聲:首都長安的韻味,壹方面指曲調的地域特征,壹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壹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稱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備酒宴。憫然,傷心的樣子。恬然:安樂的樣子。遷謫意:指被降職、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說他被貶到九江壹年來,每天都很快樂,只有今天聽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這種說法是寫文章的需要,讀者當然不會相信他。長句:指七言古詩。 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通行本有雲:“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其中“水下灘”三字,論者註說紛紜,至今莫衷壹是。究其所以,就在於因版本的異文而產生的不同理解與訓釋。請看版本的異文:
①作“水下灘”——明萬歷三十四年馬元調刊本《白氏長慶集》,清康熙四十三年汪立名壹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詩集》,清康熙四十六年揚州詩局刊本《全唐詩》,明隆慶刊本《文苑英華》;
②作“冰下難”——汪立名壹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詩集》,揚州詩局刊本《全唐詩》在“水”下註“壹作‘冰’”、在“灘”下註“壹作‘難’”;北京圖書館藏失名臨何焯校壹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詩集》;
③作“冰下灘”——明隆慶刊本《文苑英華》在“水”下註“壹作‘冰’”,《四部叢刊》影印日本那波道圓翻宋本《白氏長慶集》;
④作“水下難”——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宋紹興本《白氏文集》,清盧文弨《群書拾補》校《白氏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