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聞上海圖書館藏有壹部忻恕(字汝修,號仰峰)所撰的《近水樓遺稿》 ,但壹直不見於目錄卡片內,上海圖書館最近整理好了他們所藏的古籍善本目錄卡片,日前總算見了廬山真面目,確實是壹部珍貴的好書。
這部《近水樓遺稿》 印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仲春三月,與《忻氏宗譜》 壹樣,這些忻氏文獻幾乎都是木活字排印,由此也可見寧波壹帶當時木活字排印書籍還是十分流行的,而在其他地方則尚未擺脫刻版印刷狀態,這可能也與寧波已成通商口岸而開風氣之先有關呢。
《近水樓遺稿》 前有宣統二年庚戌仁湖竺麐祥題書名,這位竺先生也是位寧波著名人士,與忻家人士關系很好,與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進士忻江明、高振霄是同年會試者,也為不少寧波人士的書題名和作序。
這部《近水樓遺稿》 前有同裏後學陸澍鹹所撰序,提到忻恕是那位對東錢湖有傑出貢獻的忻錦崖的曾大父(即曾祖父)。在書後的王榮商所撰的忻仰峰先生傳中也提到了曾孫為忻錦崖。
《近水樓遺稿》 後還附錄有忻恕之子忻肇寅之《列階遺詩》壹卷,使我們看到了這父子兩人的詩文。
據文獻著錄,這部《近水樓遺稿》 除了在上海圖書館收藏外,在南京、天津、廣州、遼寧四地的圖書館也有收藏。
由於這部書是忻氏詩文中年代僅次於忻文郁《望湖樓詩草》 的個人詩集,因此也在忻氏文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忻恕所作的《錢湖十景》 詩是目前所見最早的東錢湖十景詩,而他所作的《東湖竹枝詞》 以詩詠事,為東錢湖史留下了很有價值的民俗風情史料。 在上海圖書館,我還看到了有不少忻氏人士所撰的詩集《耆齡酬唱集》 。這本詩集是忻繼述所編,印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也是壹個木活字排印本。這位忻繼述先生是進士忻江明的族伯叔,號吾過主人。這本詩集本為忻繼述六十誕辰時作賦述懷詩四律而起因,忻繼述的親朋好友壹百多人送來和詩***四百二十四首,也有不少是忻繼述的好友訪陶公山的詩作,因此,忻繼述之子忻受豫主張編印詩集以紀念此忻族盛事。
在這本《耆齡酬唱集》 中,我看到了忻氏人士中不少人的詩,如忻繼述之族叔忻昌宇、忻彬章、忻養生、忻石麟,同懷五弟忻曾述,族弟忻文鑣、忻連三、忻毓陶,族侄忻澤霖、忻振鐸、忻欽典(忻江明胞兄)、忻江明、忻仰高、忻庚埮,從侄忻震森、忻錫慶、忻祖光、忻壹。由此可見當時忻氏人士中學文之盛,其中壹些人士還是編修《忻氏宗譜》的負責人,如忻壹、忻毓陶、忻江明等。
可惜的是這本《耆齡酬唱集》在上海圖書館只藏了壹本,而這本詩集還因另有原因而被割去詩篇好幾首,連忻繼述的賦述懷詩四律也被割去,還有忻繼述的族叔忻槐芳的和詩。由於上海圖書館收藏有忻江明的《四明清詩略續編》清樣校對稿(為忻燾所校),我曾懷疑割去的詩頁是否選入了《四明清詩略續編》,但核對了《四明清詩略續編》後才知不是這樣。也許是選進家譜或其他詩選,由於無從查考只能存疑。 忻氏家族中有不少人知道忻江明是董沛的女婿,在《東錢湖誌》中也有壹些董沛的詩,提及東錢湖、陶公山的軼事,似乎董沛經常往來於寧波城中與陶公山之間。
董沛,字孟如,號覺軒。光緒三年進士,當過江西的上饒知縣,在續碑傳集和清儒學案小傳中有傳。他著述甚豐,有《六壹山房詩集》十卷、《續集》十卷、《正誼堂文集》二十四卷、《兩浙令長考》三卷、《甬上宋元詩略》十六卷、《吳平贅言》八卷、《汝東判語》六卷、《南屏贅語》八卷、《四明清詩略》三十二卷、《續編》八卷、《甲丁鄉試同年錄》三卷、《明州系年錄》七卷、《晦喑齋筆語》六卷等。我在上海圖書館看到了董沛的六壹山房紫格抄稿本《兩浙令長考》,精抄不比汲古閣毛抄本差。更使我感到意外的是看到了董沛的親筆批校,領略壹代大儒的手澤,十分感慨。
原來看過忻江明的朱卷履歷時並未註意董沛和忻江明的翁婿關系,因為當時還未有這種翁婿關系,也沒有註意到當時忻江明已稱董沛為外舅。不料在壹次查閱董沛的朱卷履歷時竟發現董沛本是忻氏之後裔,他的本生祖母是國子監生忻德剛之次女,也是國子監生忻昆、忻鎮的胞姐,並被例贈安人,欽旌節孝在縣誌有傳。按忻氏“德、自、成、禮、元” 的輩份排行,董沛應與“禮” 字輩同輩,而忻江明譜名元彭,為“元”字輩,按族中所稱董沛確為外舅(亦即表舅)。
回過頭來再看忻江明的朱卷履歷,對董沛的經歷有更多的記載∶同治丁卯並補行甲子科舉人,光緒丁醜科進士,分發江西即用知縣,補授建昌縣知縣,歷署清江、東鄉、上饒縣事,護理臨江府事,歷充江西通誌協輯官,己卯科江西鄉試同考官,奉旨軍機處記名候升,欽加知州銜,誥授奉直大夫,馳封朝議大夫同知銜加壹級。
由董、忻兩家的姻親關系可見,不在五服之內的親上加親關系確實很有意思。而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這種血緣相親的關系更是地域文化的堅實基礎。
忻江明著作中的忻家史料
忻江明先生是忻氏家族中壹位傑出的文學家,他不但在文章上極高的造詣,在行政管理上也是官聲很好,博得了安徽壹些民眾的贊頌。
我在上海圖書館看到了忻江明先生的三部著作,還有些他在其他人著述前所寫的序,了解到了忻氏宗族的壹些史料。
忻江明先生為《陶公山忻氏支譜》作過好幾篇序,對忻氏起源有壹番考證,可以看到他博覽群書所下的功夫。而在他的著作《鶴巢文存》中,我還看到了他對舊譜失傳後史料蕪雜的態度,是十分實事求是的,同時我看到他已註意到了忻都諱舜俞的事,這是在浙江的另壹個忻都,是個回族。他還談起了有壹個叫忻熊的人隨從錢忠介公起義之事,這都是較少見的忻氏史料。
忻江明先生的《鶴巢文存》還有壹些文章是為紀念家族中人而寫的,由於他記載詳盡,給我們留下了十分寶貴的史料, 如《族兄如意老人七十晉九壽序》《族曾祖母王太孺人傳》《先文學府君家傳》《先母陳太恭人行述》等,這些史料在族譜中也很少見了。
在他的這些文章裏,我們可知∶
如意老人是忻元茂先生,他有兩個兒子,壹個叫忻賢倫,壹個叫忻賢僑。
王太孺人是忻仰峰先生(即忻恕)之媳,忻惟南之妻。卒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十三日,年四十九歲。這位王太孺人即是後來浚疏東錢湖的忻錦崖先生的祖母。
忻江明先生寫有《黃泥嶴阡表》壹文,從中可知黃泥嶴是忻氏祖墳之地。有記載的有∶
忻江明先生之曾祖忻淩霄,譜諱自上,清道光八年(1828年)正月初二日卒,年四十壹歲。夫人戴氏,守誌三十年,於清鹹豐八年(1858年)十二月初壹日卒,年六十七歲。
忻江明先生之祖父忻常春,譜諱成國,清同治元年(1862年)閏八月二十三日卒,年五十二歲。夫人林氏,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五月初五日卒,年七十八歲。
忻江明先生之父忻繼善,譜諱禮約,字簡齋,號薛園。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六月十七日卒,年五十二歲。元配夫人史氏,清同治八年(1869年)四月初六日卒,年三十壹歲。繼室陳氏(忻江明先生之母),卒於民國十年(1921年)六月初四日,年七十五歲。
忻江明先生之叔父忻禮綱,字丙田。清同治八年(1869年)四月初八日卒,年十八歲,未娶,聘陸氏亡女合葬。
另外,在忻江明先生為母親作的《先母陳太恭人行述》中,我們可知這位陳氏夫人的壹生。陳夫人約生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二十三歲(1869年)嫁忻繼善,二十六歲(1872年)生忻江明,三十壹歲(1877年)生忻江明妹,三十二歲(1878年)自東錢湖遷港陸,三十四歲(1880年)生忻江明弟忻庭鏞(又作廷榮),四十二歲(1888年)時忻繼善卒,四十四歲(1890年)時婆母林氏卒,六十歲(1906年)時忻江明補授安徽桐城縣知縣。
值得註意的是,在此年份中只有壹個日期與忻江明先生自己的履歷表日期不符,那就是忻江明先生的生年,因為據《先母陳太恭人行述》中所說“二十六歲(1872年)生忻江明”,在《四明叢書》的主編者張壽鏞先生的序中也說忻江明先生“十七歲而孤” ,與1872年生年也相符,而忻江明先生自己的履歷表中卻說“生於光緒乙亥(1875年)九月初三” ,年齡要差三歲,不知何因。
另外,忻江明先生自己的履歷表中有位“忻欽典,譜名元鑫,字孔昭,是忻江明先生胞兄”。而在《先母陳太恭人行述》中可知,忻欽典為忻繼善元配史氏所生。
忻江明先生的《鶴巢文存》中有忻氏家族的壹些寶貴史料,這是因為忻江明先生屬老二房,目前老二房支譜僅壹本殘本,譜系失傳,只有江五房下壹支尚存譜錄,所以忻江明先生所言彌足珍貴。
而在忻江明先生的另壹部書《四明清詩略》中,亦為忻氏保存了不少文獻,使我們現在有條件編壹本《忻氏詩文集》。《四明清詩略》是由董沛先生主編,而忻江明先生最後總成。在《四明清詩略》中,有忻氏二十六人的詩,其中有∶忻天錫、忻思榮、忻思忠、忻思敏、忻孝則、忻思行、忻 繕、忻 紳、忻孝本、忻孝揚、忻 琳、忻 棣、忻 鑒、忻文郁、忻 恕、忻夢賢、忻 灝、忻自機、忻自超、忻涵清、忻錫齡、忻肇寅、忻起林、忻宇春、忻祖彜、忻繼述等。
在上海圖書館中,我見到了《四明清詩略》的排印校稿,上有忻江明先生的親筆簽校,還有忻江明先生的哲嗣忻燾的親筆簽校。可以說,這部《四明清詩略》正、續四十卷傾註了董、忻三代人的心血。